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不少小区出现旧衣物回收箱 市民认可但又担心旧衣物流向

2017-03-22 09:29  柳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莆田不少小区出现旧衣物回收箱

东南网莆田3月22日讯(本网记者 柳烨 实习生 陈雯婷)衣服穿久了就会旧,这旧衣物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相信这是许多人的烦恼。最近,有市民发现,不少小区内出现了旧衣物回收箱,帮市民将旧的衣物捐给有需要的人。但捐出去的旧衣物,真的能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吗?近日,有市民致电东南网莆田新闻热线:0594-2535366反映此事,表示对此项公益活动的认可,但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为此,东南网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记者走访:

多个小区存在旧衣物回收箱,居民表示认可

昨日,东南网记者走访了莆田荔园小区、宝胜富贵苑以及长寿社区等小区,均发现了市民所反映的旧衣物回收箱,且投放方不止一家。部分旧衣物回收箱箱体设计不同,但大致印有“爱心奉献,公益环保”“创建文明城市、支持垃圾分类”、“莆田市公益环保项目”等内容,并公布了投放方的联系方式。

“平时很多居民向箱里面投放衣服,都很有热情。”宝胜富贵苑的蒋女士认为,旧衣物回收箱的存在很有意义,多余的衣服可以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而且回收箱放置在小区内也特方便。

采访中,对于“旧衣物回收箱”的存在,受访者均表示认可。但是对于“究竟是何人投放”“衣服回收后的流向”“是否有主管部门监督”等问题,小区居民则表示“不太清楚”。

投放方:

为公益活动,旧衣物捐赠有需要的机构或个人

东南网记者根据“旧衣物回收箱”上的联系方式与两家投放方取得联系。他们均表示,投放“旧衣物回收箱”是一项公益活动,收集来的旧衣物主要用于捐赠有需要的机构或个人,但是目前还没有和相关政府部门就“旧衣物回收箱”的投放存在合作推广关系。

莆田市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马先生说,今年,他们计划在莆田各县区的小区内投放600个“旧衣物回收箱”,目前已经投放了300个。衣服回收后,会经过统一筛选和消毒,再提供给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志愿者在进小区回收衣物时,会统一穿着志愿者服装,并佩戴工作证。

根据马先生提供的由莆田市民政局盖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显示,“莆田市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主要业务为开展扶贫济困、物资募捐、赠予等活动。

“据我所知,目前莆田有四五家机构在小区投放了‘旧衣物回收箱’。”一家服装加工公司刘先生则表示,公司在江西、福建多个地区投放了回收箱,目前莆田地区尝试性投放约80个,回收的衣服经过筛选和处理用于捐赠活动。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愿意捐献爱心款给慈善机构。

刘先生坦言,目前公司在莆田工商部门登记的经营范围主要为“服装加工”,不包括公益方面。“在投放前,我们也有积极和相关部门反映过。”刘先生说。

市民担心:

捐出去的旧衣物,真能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吗?

尽管投放方表示,回收的旧衣物主要用于捐赠有需要的机构或个人。但在实施过程中,市民捐出去的旧衣物,真的能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吗?不仅是热心的市民,对于投放方来说,心里也有一些担心。

“万一市民捐出来的衣物被不法分子利用,那就让人气愤了。”长寿社区一保安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人开着卡车来收走衣服,用大麻袋装走,他问及来收衣服的工作人员“衣服都送去哪了”,对方只是回“送给贫困山区的人”,并没有详细说明。

“公益活动值得提倡,就是不知道真假,衣服会不会流向二手市场?如果有主管部门牵头指导和监督,让中间程序透明,大家也安心。”荔园小区谢女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莆田市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马先生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对“旧衣服”的回收和捐赠进行统一指导和监督,对于其他投放方关于衣服的回收和捐赠的真实性,他并不清楚,也担心旧衣物的流向问题。

民政部门:

对社会组织主要采用“综合监管”方式

针对“旧衣物回收”的指导和监管问题,莆田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对社会组织主要采用“综合监管”方式,即该社会组织若违反了哪一方面的规定,便由负责该方面的有关部门进行监管。

工作人员表示,莆田市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的确已在民政部门登记,但是对于其他投放方的情况则不太清楚。“对于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我们均会要求其作‘年检’工作报告。同时,重要的活动事项需提前报备。”工作人员表示,诸如有登记的社会组织开展“旧衣物”回收捐赠活动,部门也会要求其做好日常的档案记录,届时方便进行检查监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