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邂逅非遗

2018-06-09 16:28  李妙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进泉给市民介绍花篮

东南网莆田6月9日讯(本网记者 李妙珠)9日上午,2018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莆田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东南网记者探访活动现场,体验非遗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感受莆田的文化记忆,了解技艺生活。

蒸笼

肩挑蒸笼走南闯北

在“匠心细作”非遗展示区,莆田北岸经济开发区东埔镇度下村的黄进泉正给过往市民介绍忠门蒸笼技艺。在展示桌上摆放着单层、双层或多层蒸笼和花篮,以及皮刀、裁刀、刨刀、铅子等制作蒸笼的工具。这些曾是黄进泉赖以谋生的“伙计”。

62岁的黄进泉介绍,父亲和爷爷都是从事蒸笼制作的,自己从13岁起就跟着父亲学习蒸笼制作技艺,二十六七岁便肩挑蒸笼到外地四处闯荡。

“以往我们那边大家都是走南闯北做蒸笼的,甚至到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只要有包子店、早餐店都会有忠门蒸笼的存在。”黄进泉说,他们在外面闯荡并不只制作蒸笼,也曾从事建材、瓷砖等行业。4年前,他“退休”回到家乡,心里还是想着蒸笼制作便重操旧业,但是如今老了体力不胜从前,于是改制作一些小巧的蒸笼或花篮,所做的蒸笼大多也都是用于送人。

北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陈顺兴表示,忠门蒸笼制作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间,忠门从事蒸笼生意的纷纷转型从事木材生意,成为中国有名的“木材帮”。现如今,忠门蒸笼制作技艺也因市场不大、活儿辛苦,而陷入传承难的境地。

苏阿飞现场制作蛋雕

红木雕刻师迷上蛋雕艺术

在轻薄的蛋壳上,或雕孔或刻字、画像,让寻常的蛋壳跃升为精美的艺术品——这是来自莆田仙游度尾镇中岳村苏阿飞的蛋雕创作。

在“心灵手巧”手工技艺展示区,苏阿飞穿着素雅,留着长须、长发。他戴着耳机正埋头坐在桌案前,手拿刻刀专心地创作着。

苏阿飞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一名红木雕刻师。2013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关于蛋雕艺术的节目,从此就迷上了它,而放弃了从事了20多年的红木雕刻事业。由于自己有多年的木雕经验和基础,很快便学会了蛋雕技艺。

蛋雕作品展示

“蛋雕其实不难,只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有耐心、感兴趣的都可以学。”苏阿飞说,鸡蛋、鸭蛋、鹅蛋或鸵鸟蛋等蛋壳较硬的都适合雕刻;蛋雕的工具也比较简单,电子机器、刻刀、橡皮擦等。蛋雕制作过程:先是利用空气压力将空气打入蛋壳中,挤出蛋液,后清洗蛋壳,蛋壳晾干一周左右即可使用;雕刻前,用铅笔在蛋壳上描绘文字和图案,再用刻刀照着线条刻;雕刻好的蛋壳,需要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经一个星期的滤干后再用药水去膜,如此一件蛋雕艺术品便完成了。

林镇成的父亲现场做龙花担泗粉

“戏棚记忆”龙花担泗粉

在“戏棚记忆”莆田小吃体验区里,一老人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放着两个筐,筐里装着碗筷、花生、酱料和葱末等,边上炉火烧得正旺,锅里的汤不断沸腾。老人将泗粉往锅里烫一会儿捞出,加上花生、酱料和葱,便是一碗美味的龙花泗粉。现场,大家排着队从老人手中接过冒着热气的泗粉。

“这是我们以前在戏台下常吃的小吃,和这味道差不多。”市民林先生吃完泗粉后满意地说道。老人儿子林镇成介绍,自家在莆田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龙花自然村,做的是龙花担赐粉,是莆田的传统小吃。而赐粉就是泗粉,以前卖泗粉都是肩担着沿街叫卖,久而久之,大家都叫龙花担泗粉。

龙花担泗粉的配料

林镇成说,以前的龙花村是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做泗粉,丈夫挑担外出沿街叫卖,妻子则在家准备泗粉、花生、酱料等。

“我爸18岁开始从爷爷肩上接过担子,每天挑着约180斤重的东西,步行到周边村落叫卖。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林镇成说,父亲的龙花担赐粉生意虽小,但就这一碗一碗的卖着,不仅完成了娶妻建房而且还培养了两个儿子上大学。如今,父亲60多岁了,还是不肯停下来。现在,他们在莆田城区建秀路和涵江区开了两家泗粉店。

小朋友吃得有滋有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