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部门动态 > 全面推行河长制 > 水经济水文化 > 正文

延寿溪—天然合一的飘逸

2019-11-22 09:01  陈秋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龙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延寿溪——母亲河木兰溪的最大支流。东圳水库位于它的上游,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一条长360米,高58米,顶宽8米的大坝将延寿溪拦腰截断,汛期开闸放水,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壮观,这场面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溪水浩淼,奔腾激越,你若想感受水受人之宠的因由,可以登上与溪水相依的天马山,站在高峰上举目鸟瞰,延寿溪就像一条漂亮的带子飘绕在平川上 。

  延寿溪沿岸两旁种满了荔枝树。每年七月, 那一簇簇、一串串暗红的荔枝就像一盏盏小灯笼、悬挂在树枝上,小巧玲珑,红光闪闪,绿叶下你拥我挤,仿佛窃窃私语诉说着:延寿溪是如何由自然山水演变成超脱万世的人文偶像。

  如果还不满足“青青陵上坡,磊磊涧中石” 的心醉,可以漫步在溪畔,清澈见底的溪水,静静地流淌,阳光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婉蜒地流向远方。建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延寿桥横跨在小溪两岸,氤氲萦绕,置身其间,仿佛幕天席地,做了自然的赤子,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依然用身躯拥抱这神交心醉的地方!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千载以下,大诗人王维这两句词依旧能找到他的“模特儿”:“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似归”, 十个世纪之后,草圣张旭的模拟仿佛还有所本。尽管俩人从未来过延寿溪,但是山不遇人,水不留人,这都是情非得已的遗憾。

  时过境迁,莆田市政府以“清溪、绿岛、古桥、丹荔、田园、乡村”为规划主题,在延寿古桥两侧修建了生态和休闲、人与水和谐的绶溪公园。形成了前有东海可供临水一照,后有东圳水厍堪为稳背一靠,真所谓前有照,后有靠。人言之勘與,天然合一的飘逸,实在是三佰多万人民的福份。

  因此,延寿溪-是一条富有诗意的小溪,是天地之间的一段人间,仙境之间的一种民俗,文化走廊的一节序曲。(作者 陈秋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