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莆田仙游: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寒来暑往温情陪伴

2020-09-08 17:11  谢晶晶 江瑞鑫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梁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仙游县赖店镇岐山村留守儿童公益辅导班

东南网莆田9月8日讯(通讯员 谢晶晶 本网记者 江瑞鑫 文/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社会竞争不断加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家庭子女,导致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对留守儿童更是时时挂怀,刻刻惦念。他强调,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此,莆田仙游县赖店镇岐山村留守儿童公益辅导班应运而生,寒来暑往已坚持了3年多,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志愿者们带孩子开展户外活动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2017年5月,仙游赖店镇岐山村网格员郑玉尾在日常进村入户中发现,村里留守儿童在寒暑假期时面临父母未归、无人照看的情况,特别是缺少了校园的统一教学管理,孩子们的假期作业无人辅导、文体活动相对匮乏,甚至还存在自然水域游泳、横穿马路嬉戏等严重安全隐患。为此,赖店镇岐山村社会治理网格站联合关工委,于2017年7月在岐山村乌底祖厝开办首期赖店镇暑期小学生公益暑期辅导班,吸引了本村10余名在学儿童参加。此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回应群众的强烈要求,此后每年寒暑期公益辅导班都如期举行。4年来,公益辅导班共服务留守儿童260余名,服务范围扩大至周边5个临近村居,成为了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2019年,岐山村公益辅导班作为莆田市“网格+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场会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并得到中央和省市政法,以及民政部门的高度肯定。福建日报、湄洲日报、仙游今报等省、市、县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高度赞扬这项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鲜活案例。

志愿者们为孩子测量体温

涓流成海 众志成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单单靠村一级网格站是远远不够支撑公益辅导班持续办下去的,只有发动各级组织、汇集各方力量,才能把这份爱心义举持续下去。为此,仙游县综治(网格)中心、赖店镇综治(网格)中心主动对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公益人士、大学生志愿者和慈善组织等各方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向留守儿童提供物质、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帮助。辅导班的硬件设施从原来的几张课桌椅,到如今配备了电子琴、投影仪以及足球、篮球、各类图书、棋具等各类文体器材,大大丰富辅导班学生的暑期生活。教学人员从原来的10多名网格员、关工委干部,扩展到老年协会成员、在职及退休教师、驻军官兵、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护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等40余人,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人间大爱。

特别是受今年疫情影响,公益辅导班原计划停办,但为了满足群众的强烈愿望,赖店镇党委、政府主动靠前,积极协调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经申报审批后如期开班,解决了许多因疫情在外无法返乡的家长后顾之忧,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驻军官兵为公益辅导班的孩子们上课

持之以恒 改革创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公益辅导班的组织者们深知,只有坚持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他们始终秉持“着力关爱帮扶、注重品行教育”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拓展教学内容,持续提升公益辅导班服务水平。

在帮扶时间上,公益辅导班应广大青少年家长的请求,合理调配人员力量,由原先的暑期辅导,增加至寒假、周末均提供课外辅导,有效填补监护留守儿童的时间空白。在教学内容上,公益辅导班在原有的辅导功课、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学、法律知识、防疫常识等课程,在提高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同时,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在活动形式上,公益辅导班改变以往只重课堂教学、室内办班的模式,不定期组织开展球赛、团建、郊游的集体户外活动,不仅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形成团结互助、友爱互帮的集体意识,更能通过户外活动与大自然的接触,拓展提升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