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小康来敲门 莆田仙游增强“造血”功能奔向美好生活

2021-07-24 10:19  卢建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设花生油加工作坊

东南网莆田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卢建伟 文/图)近年来,莆田市仙游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头号的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全县3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5880户19406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多亏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全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好日子。”家住仙游县榜头镇上昆村脱贫户陈国成告诉东南网记者,镇包片领导、挂钩帮扶干部等多次前往家中,为其宣传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并结合该村花生种植面积广等实际情况,帮扶开设一家花生油加工作坊。同时,通过中央、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及村干部、亲戚朋友的资助和借款,自己购买了花生脱壳机、炒料机、螺旋榨油机、空压过滤机等一系列全自动设备,实现了花生加工、榨油流水线作业。“现在花生油加工作坊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除了生活开支外,还能剩下不少钱。”陈国成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好了。”在大济镇蒲山村脱贫户黄朝辉的家中,时不时传来缝纫机“哒哒哒哒哒”的响声,不仅给他带来发展的动力,也让他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据介绍,挂钩帮扶人和村干部介绍黄朝辉夫妻俩到县城一家服装厂培训裁缝技术,并协助办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补助资金,用于购置相应的缝纫机械。同时,联系一家服装厂固定为其从事服装生产来料加工,使其家庭每年有了两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据仙游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仙游县精准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整合职中、民办培训学校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行“企业订单、贫困人员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等培训模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烹调师、面点师、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20多个工种培训项目,着力提高贫困人员就业技能,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同时,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摸底调查“有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情况,帮助协调银行发放贷款,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此外,仙游县还坚持把实现就业作为长效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积极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针对公益性岗位只能享受3年补助的问题,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贫困对象续聘公益性岗位政策,对131人符合条件并且有意愿继续从事公益性岗位的贫困人口予以续聘。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共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435个,并积极推动就业意愿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累计举办49场专项招聘会,共投放44857个就业岗位,近1200名贫困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

“在脱贫攻坚战中,人民群众才是主体地位,干部扶贫不仅仅只是给群众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去扶志、扶智,激发群众脱贫的潜在动力,让群众成为‘主角’。”仙游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清水表示,该局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抓紧抓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脱贫不返贫,并做好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征程新实践中再创佳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