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失信企业“摘帽重生” 莆田涵江法院发出全市首份《信用修复证明》

2022-05-17 11:19  章逸琳 张凤英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涵江法院向某食品公司发出了莆田首份《信用修复证明》,助力企业“摘帽重生”。

东南网莆田5月17日讯(本网记者 章逸琳 通讯员 张凤英 文/图)近日,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向福建省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食品公司)发出了莆田首份《信用修复证明》,助力企业“摘帽重生”。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11月起,某食品公司因涉及劳动争议、买卖合同纠纷先后被48名案件当事人诉至涵江法院。经法院依法判决,某食品公司应支付44名当事人工资款655.59万元,4名当事人合同货款165.55万元。因某食品公司一直未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因未及时履行生效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且违反了财产报告制度,法院依法对其采取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消费等信用惩戒措施。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为及时偿还相关债务,本公司积极配合法院对名下某处厂房进行司法拍卖并做好腾房和过户手续,现已足额偿还所有债务。”5月7日,被执行人以书面形式向涵江法院提出了信用修复的申请。

接到被执行人的申请后,承办法官杨法官当即组织合议庭讨论,最终一致认为,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本院被执行案件所确定的法律义务,同意其信用修复的申请。为了避免联合惩戒单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被执行人在信用修复后仍受到相关限制,决定向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

“谢谢法官,有了这份《信用修复证明》,公司就能正常参与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活动,从而促进生产经营。”某食品公司代理人在收到文书后对杨法官表示感谢。

“《信用修复证明》是由法院向已履行完毕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它明确显示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已停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失信惩戒措施,已屏蔽被执行人相关信息,被执行人信用已修复。”经办法官杨法官介绍道,拥有证明后相关单位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不应因案件对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据悉,这是涵江法院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对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实施正向激励的重要举措。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