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走进莆田触摸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2023-10-24 17:44  章逸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木兰陂

东南网莆田10月24日讯(本网记者 章逸琳 文/图)日前,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前往涵江区、城厢区开展联合采访活动,探寻莆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白塘秋水远连天,沙岸鸥凫掠钓船。从白塘湖泛舟来到洋尾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小桥、流水、人家,宋元明清各朝文化元素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交错成趣,形成水乡风情的露天古建博物馆。

白塘科第坊

踏上洋尾村,可见悬挂着明代木匾“白塘科第”的白塘科第坊,南面梁枋上刻写着密密的名字和官职,凡李氏子孙功名有成、授有官职者,都会纷纷乘官船到白塘科第靠岸,在坊前祝告祖宗,然后名登枋上,以示荣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洋尾村的“踏马迎春”是莆田涵江历史悠久的春节民俗活动,当天,孩子们脸画妆容,身着古装,骑马游乡,模仿进士及第、“状元游街”的场景,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向往,从而激励他们发奋图强,建功立业。

东方廿五坎

走进素有“小上海”和“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首先入眼的就是东方廿五坎,上下两层清水红砖砌近代建筑,沿河而建,平面呈曲尺状,沿河底层作拱形卷廊。走在东方二十五坎仿佛看到涵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繁华景象。

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楼下社区的杨氏民居,是三大座四进合院式悬山顶民居,正厅、小厅、福堂、天井、后尾堂,层层叠叠,小巷幽幽、庭院深深,祠堂、家塾全在其间。建筑用材量极大,大樑上浮雕有喜鹊报春、梅花、蝙蝠、折枝莲花等图案。

原城区派出所、延宁顺茂隆宅、黄氏民居……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拥有兴化平原农耕治海水利系统的重要设施端明陡门,其众多特色鲜明、中西合璧的楼宇,更是莆田海商贸易的重要遗存与历史见证。

走进南山广化寺,入口处郁郁葱葱的榕树都彰显着雄伟庄严。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始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寺院主要建筑物仍保留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六进格局,沿中轴线有山门、入三摩地、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般若堂,主体突出,排列有序,巍然壮观。

释迦文佛塔

释迦文佛塔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塔高30.6米,是一座仿木构楼阁的八角五层空心石塔。五层代表着五乘佛法,每层均有塔心室和环塔外回廊。塔身和塔檐迭石间满雕佛像、佛教题材图案共891幅,宋代文字题刻共116处1万多字,是研究宋代建筑和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塔身部分裂痕都在诉说着曾经经历过的沧桑岁月。

莆田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其发端为寺庙古建雕饰和佛教、妈祖造像,尤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三重透雕等传统工艺闻名于世。春晖木雕艺术馆展出了依据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进行创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型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整个作品融会了镂空雕、透雕、浮雕和精微透雕等雕刻技法,繁而不杂,层次分明。

木雕《清明上河图》

“从我们厚重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大国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说,目前百米木雕《京杭大运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希望这幅作品也能转化成优秀的文旅作品,吸引更多人来感受莆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坐一次游湖画舫、逛一条历史文化街区、游一次千年古刹、与一次大国工匠对话……这个秋日,走进莆田,触摸莆田,感受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