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浙江宣传”是什么?怎么好?有什么启示?

2023-12-21 10:28  林德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浙江宣传”是什么?

2022年5月30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创办的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上线,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迅速在全网出众、出圈、出彩,文章阅读量实现10万+常态化,一些爆文阅读量更是多达一两千万,吸引全国网友纷至沓来。

“浙江宣传”现设有《热文推荐》《言论精选》《浙江风物》等三个栏目,创建“学习在浙里”“解密档案”“浙江风物志”等三个合集,每天发布文章2篇左右,主打内容输出,引导舆论走向,为全国各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探索。

二、“浙江宣传”怎么好?

(一)敢说而且会说人话

“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不绕弯子、不卖关子。”2022年5月30日在开篇文章《我们来了!》中,“浙江宣传”已经作出了承诺。一年多来,它的每篇文章开门见山,不绕弯子、不卖关子,不官里官气、不云里雾里,努力说人话,少说甚至不说“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

借用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的话说,“浙江宣传”善于讲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短”话,善于讲直抵人心、一针见血的“实”话,善于讲掷地有声、锐利深刻的“新”话。个人认为,其背后涉及话语体系转型的文风之变,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开创的“短、实、新”清新文风的传承与弘扬。比如,在《主题宣传怎么避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欧阳修是如何“改文风”的》《“百日”了,我们想到了9个字》等文章中,直接聚焦改文风的痛点、难点和要点,也从每一篇文章着眼入手,改进文风、立出标杆。

努力说短话,想表达什么、有什么立场、有什么观点,在每篇文章中旗帜鲜明展现出来,讲完即止,从不拖泥带水,让读者一眼望穿、一看便懂。《“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等多数文章从标题到正文,逐字推敲、言简意赅。

努力说“白话”,做好话语转化,把文件语言、专业术语转化为朴实平实真实的家常话,少了说教、命令、灌输式的话语,让读者感觉自己是在跟一位没有架子且睿智理性的导师、知音、智者在对话。

努力把语言“软化”,牢记“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善于活用形象比喻、俗文俚语、诗文古语等,想办法让文章有理有趣、更有可读性,让受众感受到理论的意义和魅力。

努力出金句,“浙江宣传”文章已结集出版了三套书——《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代肝胆相照》《一颗文心济时代》,每篇文章都划出了金句。金句是“浙江宣传”浓缩的思想精华,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金”字招牌。比如文章《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写道:“解决台湾问题,从实质上来说,是怎么有利于我们就怎么干,而不是怎么解气就怎么干。”“我们期待早日统一,期待见证历史,但不是简单期待战争。”

(二)紧跟而且善切热点

热点是老百姓在一个阶段普遍关注,迫切需要得到权威回应和合理解决的时代声音。面对热点,如果不主动发声回应而选择回避沉默,就等于放弃了舆论引导的大好契机。但是敢发声还要会发声,慢发声、小发声、硬发声、乱发声不仅老百姓非常讨厌,而且严重影响组织公信力。

“浙江宣传”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在言论评论上兼顾速度、力度、深度和温度,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言之有理、有据、有节、有用。

面对老百姓的困惑和期待,“浙江宣传”每次都能够第一时间还原背后真相、亮明立场观点、发出理性声音、明辨是非曲直,决不吞吞吐吐、云里雾里,让读者清楚在说什么、想干什么,不仅引导舆论,而且赢得人心。比如,针对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连夜推出《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指出台湾问题不可能靠意气用事解决。文章中的“中国既不会落入圈套成为棋子,也不会为了一颗棋子掀翻整个棋盘”“我们期待早日统一,期待见证历史,但不是简单期待战争”等超高点赞的评论彰显出网友的理性与克制,也折射出文章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既理顺网友情绪,又凝聚思想共识。

比如,在文章《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中亮出观点: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不管怎样,没有一种追求更好人生的努力可以被轻视。文章对用“小镇做题家”抹杀别人多年努力的那些精神贵族们进行抨击,引发了极大反响,产生了共情共鸣。

再比如,围绕防疫工作写的文章《“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紧扣群众的关切点和基层防疫存在的“层层加码”问题,公众号阅读量超过2000万,全网阅读量达12.5亿。

(三)有态度而且有温度

在定位上,“浙江宣传”深知开通一个公众号很容易,做精做优一个公众号却很难,在创办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非常清楚为了谁而办这个号,不是为了各级领导,不是为了上级部门,也不只是为了“体制内”的党员干部职工,而是为了全社会的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浙江宣传”努力克服传统“官媒”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文章几乎不突出领导个人,报道领导也是一笔带过,把重点放在会议、调研、活动本身,少了一些主观层面的“官僚主义”,多了一些就事论事的“实实在在”,让这个“官媒”读起来一点都不官里官气。

在格局上,“浙江宣传”深耕浙江,读懂中国,影响世界。文章立意走向说高够高,立足本省,放眼全国,甚至评判世界,比如文章《起底美西方舆论攻心的六大套路》《美西方为什么害怕TikTok》。

说低也够低,一个省级账号,放下身段,写各地市甚至区县风情,非常亲切得体,比如文章《家谱里藏的不只是家事》《公厕怎样“点亮”品质文化生活?》。同时,从历史纵向看,“浙江宣传”善于以史为镜、观古鉴今。比如文章《跟着古人去读书》汲取古人“爱读书、读好书”的智慧,引出现代中国人读书立志的三重境界。

在心态上,“浙江宣传”敢于开放获取信任,善于互动赢得民心。不少读者关注评论区比关注正文还多,正如网友所说:“一个媒体平台办得好不好,看评论区热不热闹就知道。网民看过就飘过的媒体顶多只能算是个公告栏,看过之后还肯留言互动的媒体才是‘网民的平台’。”

“浙江宣传”评论区与网友的互动幽默风趣、亲切暖心,已经成为一个招蜂引蝶的开放式互动花园,在带来流量的同时,带来更多“留量”。正如文章《没有互动的新媒体就没有灵魂》写道:关闭评论区或者不善于经营评论区,是以看起来“不犯错”的方式,放弃了宣传引导的阵地渠道。自古评论出人才,好的评论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媒体要用得了网言网语,精心挑选评论里有趣的观点,吸引用户点赞、跟评,形成良性互动。如何形成良性互动?“浙江宣传”在《新媒体互动“七大招”》中给出了答案。

敢回复还得会回复,这既取决于领导的“放手”,也取决于账号的开放自信心态。在《主题宣传怎么避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一文中,对于网友“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在浙江小宣宣这里尤其感受到了〜”的肯定,回复:真诚是相互的,还不是你们更以诚相应,动力更足了。在《新媒体互动“七大招”》一文中,对于网友“已阅,不错”的肯定,回复:OK,下一位。

在使命上,“浙江宣传”聚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人文历史、风物习俗等领域,写了大量的美文,将富有浙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通过桥、酒、小吃、方言、古道、季节、风景等浙江风物,托物言志,以文化人。

比如,文章《绍剧如何再“打天下”》对比“同乡”越剧,从经典猴戏到亚运会开幕式的金猴献瑞表演,相信古老的绍剧依旧有着激荡人心的力量,提出了绍剧欲“奋起千钧棒”再次“打天下”的“打法”;《西湖醋鱼的滋味需要细品》从西湖醋鱼的历史和正宗做法延展开来,落于笔墨和人文,让读者品到了鱼米之乡的鲜、勤奋致富的甜、文脉深厚的醇……不胜枚举,从而达到了宣传浙江、解读浙江的目的,提高了浙江文化的辨识度。

三、“浙江宣传”有什么启示?

(一)媒体融合没有退路,但也是最好的出路

2014年,随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媒体融合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至今已有9个年头,各地在推进过程中各有成效但参差不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指出:“浙江宣传”的存在给主流媒体一种压力:如果踢球的人不好好做,“裁判”会亲自下场踢球踢得还比你好,把你淘汰。正如“浙江宣传”在文章《市级媒体融合,浙江为何要先行》中写道:“现状告诉我们,等待没有出路,加快推动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传播合力,是市级媒体绝处逢生的‘华山一条路’,是在错失一次次良机之后的最后一次机会。”文章还指出,融合,有可能活,而且往往活得更好;不合,只能眼巴巴“等死”、被淘汰出局。

(二)自我革命才能保住命,以攻为守才能不失守

“鸵鸟心态”不可取,“装睡的人”叫不醒。很多人觉得,“浙江宣传”可以躺着也很舒服,但它却走出了政务公众号的“舒适区”,走向了网络舆论主阵地的“深水区”,实现自身转型和自我革命,在主题策划、话语风格、内容表达等方面创新求变,用共情打动人心,用温度引发热度,为传统媒体转型、改革、融合提供了经验借鉴。

特别是在“快鱼吃小鱼”的互联网时代,谁的脚步更快一些,谁就能抢先一步抢占阵地、赢得主动。改得早一些,机会就多一些;转得稳一些,成本就少一些;融得深一些,成效就实一些。“浙江宣传”的操盘手、中宣部副部长王纲有一段话很实在:“对于传统媒体转型而言,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我知道不去做、不去改变一定是错的。”“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风去,不如主动成为那股‘千里快哉风’。”

(三)不管时代如何变,内容为王不会也不能变

不管传媒领域如何变革、新闻媒体的竞争法则如何变化,内容建设始终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视频天下、技术为王的说法普遍流传,媒体越来越注重以AIGC为代表的智能化新技术,以AR、VR、区块链为代表的元宇宙新技术,以云计算和5G为代表的云端化技术,它们将深刻改变媒体的内容生成逻辑、表达逻辑、传播逻辑和产业逻辑。但是“浙江宣传”仅靠文字就能出圈出彩,告诉大家媒体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优质的内容。

让最有思想的人获得最大的流量,让最有流量的产品实现最大的价值,“浙江宣传”用实践证明只要内容有思想有观点、有诚意有意义、有启发有价值,就不缺市场和读者。王纲说过:“谁的内容好、谁的效率高、谁的技术强、谁最尊重用户,谁就有可能站上传媒变革的风口。”

(四)将心比心才能“俘获人心”

“浙江宣传”特别重视想网民之所想,设身处地理解网民的想法和感受,做到平等、真诚地交流。比如文章《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开篇就写道:“愤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被点燃的是广大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情绪。”网友跟帖说,感谢浙江宣传理解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情绪,我们期待这一天!

文章《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写道:“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没什么不好,‘做题’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评论区头条评论道:“浙宣平台如此正名发声,实属可贵。切莫让偏见和傲慢占据歪理斜台。坐拥父辈祖辈创造的财富权势轻蔑地指责他人,无非享受不劳而获的快感和自我精神优越。”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和纷纷点赞!

(五)坐而论道不如“做而论道”

脑袋里有东西、肚子里有墨水,笔下才能有文章。“浙江宣传”保持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输出,离不开大量持续的学习、思考、总结、提炼。当然,也少不了求真务实、有用有效的调查研究。如果坐在办公室空想,即使抓耳挠腮也写不出有见解、有实用的文章,而会陷入照抄照搬的拿来主义和只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怪圈。

只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热度的文章。今年9月初,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教师邢斌写的文章《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在网上刷屏,讲述了自己一个月的送外卖经历引起网友共情、引发社会热议,很多网友点赞并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大兴调查研究。

正如邢斌所说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如果对生活没有切肤之痛的话,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飘的。”

(六)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锻炼出来的

事在人为,人为事兴。有什么样的队伍,决定我们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当网友惊叹于“浙江宣传”作者的写作水平时,他们的编辑回复说:人才是招来的,也是锻炼出来的。

一方面,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环境,“浙江宣传”重视媒体人和年轻人,大部分文章由省委宣传部机关的年轻干部所写,这背后离不开一个支持包容的环境。部领导给年轻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放手让年轻人大胆去干、大胆去写,打破思维束缚、不设置条条框框,年轻人也就能放下包袱,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另一方面,举全社会之力在供稿,“浙江宣传”的作者是一群人,之江轩多发布全国及省级内容,台轩、绍轩等两个字的作者多发布地市级内容。通过对地市供稿采纳情况进行排名、考评,既施压力、也给动力,形成宣传部主抓主管,整个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踊跃投稿的常态化运作机制,保证了优质内容的可持续供给。

(七)追求极致都不一定能够做到最好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想就想明白、做就做极致、干就干出彩。“做好了”跟“做好”虽一字之差却谬以千里。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做好,就不能随遇而安、按部就班,也不能抱有“走一步看一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既需要取法其上、一步十算的战略谋划,也需要眼里有光、破旧立新的弄潮气魄,敢于自我否定,勇于自我逼迫,勤于自我革新,才能在暴风雨来临时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可以说,自我否定贯穿了“浙江宣传”的文改始终,正如他们编辑所说:“创新就是需要我们不断自我否定。一些段落按照习惯写出来了,是否还可以改一改?一些语句看上去是正确无误,但是否方便读者理解,还有更加通俗、生动的表达吗?读起来比较华丽的话,是否可以更实在一些?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更加过硬的数据和鲜活的例子做支撑?整篇文章是否都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新思考?”

作为决策管理者,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在一些关键的重大场景、重要节点、重点时机,敢于放手让干部职工去尝试一些边界探索和拓展,且不能够完全设限。

作为操作执行者,要有拓展边界、打破常规的底气和勇气,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只要你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字对人民、对社会有利,对主流舆论的引导有利,就应该理直气壮。

(作者:中共莆田市委讲师团教研室主任 林德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