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行业资讯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 > 正文

以案说险|莆田国寿:谨防骗子冒充“公检法”诈骗

2024-07-02 17: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案例介绍】

日前,柜面人员接到了销售人员黄大姐的电话,客户在电话里非常焦急,询问其下午办理的借款能否撤销。经询问得知,原来独居在家的客户林阿姨这几天接到一个“民警”的电话,声称她身份信息被人冒用,涉嫌诈骗等,且涉案银行账户也注册在她名下,为了保障她的资金安全,要求她将所有银行卡的资金(共有20多万元)转入“安全账户”,并在沟通中也得知她还购买了保险,也让其通过保单借款将资金贷出转入“安全账户”,避免保单也被“强制执行”。

于是,林阿姨便急忙按对方的指导进行转账操作,并通过APP办理了保单借款12.5万元,由于借款金额超过10万元,基于风险管控需次日到账。

当天晚上,林阿姨在与家人聊天时才发现其遭遇诈骗,便立即报警,同时向销售人员黄大姐咨询能否拦截保单借款金额给付。柜面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通过录音电话回访客户,确认其身份和真实意愿后,及时为其撤销了保单借款,避免客户资金损失。

【风险提示】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通过假冒公安等身份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假立案名”,让受害人惊慌失措,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需转入他们的“安全账户中”,其实就是骗子的“口袋”,达到最终的诈骗。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远程办案,如遇到此类情况,应提高警惕,立即报案。(陈凌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