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木兰溪蝶变 > 正文 |
2024-12-25 10:40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我市持续推进木兰溪治理工程,为老百姓筑起安全屏障—— 乌桥南北岸2座水闸正在加快推进,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湄洲日报记者 陈斌 摄 清晨,随着冬日的晨曦渐渐铺满大地,玉湖木兰滨溪公园内,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市民或散步或打太极,享受着惬意的时光。一旁的木兰溪蜿蜒流淌,岸边绿意盎然、姹紫嫣红,动静相宜,入眼成画。 这份和谐,得益于木兰溪防洪工程的有效实施。 木兰溪,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曾是水患之河。“木兰溪上下游落差达780多米,一旦遇台风暴雨,洪水便从上游倾泻而下,若适逢下游感潮段天文大潮,就会给南北洋平原造成严重的灾害。”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吴俊伟表示,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说的就是木兰溪水患情景。 面对水患之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亲自推动木兰溪治理。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正式开工。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治水”明确要求,采用“裁弯取直、新挖河道”方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接续推进木兰溪治理。 采取排水砂井堆载预压,提高边坡土体抗剪强度;塑料排水带呈鱼鳞状排列,加固软土地基;设计人字形护坡,有效分散水流冲击力……在木兰溪展示馆内,详细记录着当年木兰溪治理的难点,以及通过河工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反复论证,解决“豆腐上筑堤”和软土冲刷难题采用的技术手段。 吴俊伟说,施工中,新挖的“直”河道与旧有的“弯”河道即将合龙时,要在水位最低的时候,抛石阻断水流,挖通新河道。时间窗口稍纵即逝,有时现场三天三夜没有停工。2011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郑坂段工程全面建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被裁直为8.64公里,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木兰溪下游的防洪能力从不足两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莆田市主城区“洪水不设防”的历史就此结束,20多万亩平原、70个村庄、近百万人口从此告别水患困扰。 2012年,木兰溪全线防洪工程列入国家灾后水利薄弱“三位一体”规划,受益仙游县、城厢区、涵江区3个县区,分为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华亭段、白塘段、仙榜段、盖尾段、仙度段六段实施。至此,木兰溪治理实现了“从下游走向源头、从重点河段走向全流域治理、从单一防洪走向生态综合治理、从河流治理走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南北洋片区分别形成“一心两湖五闸”“一库一心四湖八闸一站”防洪治涝布局。其中,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获评2021-202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华亭段)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后,为加强维修养护,莆田主城区的29座水闸由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负责调度运行,并定期开展“体检”,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张镇、南箕、乌桥等水(旱)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目前已完成张镇水闸、南箕水闸除险加固,以及横山、后廖等5座水闸引港清淤等。”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质检科科长林益敏介绍,乌桥南北岸2座水闸正在加快推进,将于明年1月15日前完工,原来4米的闸口加宽至7米,原先需要人工搬运的木闸板也全部改造为电动金属闸门,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科技赋能守护木兰溪安澜。我市实施了南北洋河网自动水情监测站点项目建设,在沿木兰溪两岸29座水闸以及南北洋延寿溪、后卓溪、东郊河等重要河道,布设59处自动水情监测站点,实现了南北洋河道关键节点、重要水闸内外的水位数据自动采集。 市洪水预警报中心主任朱春雷告诉记者,监测站点数据已全部接入“全市一张图”平台,一到汛期,他们就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实时监测南北洋河道的水位情况,助力防汛指挥和调度更加科学、快捷,确保木兰溪沿岸安全。 去年,“杜苏芮”台风单日降雨量达到526.8毫米,打破全省国家观测站最大日降水量历史纪录;“海葵”台风洪峰水位10.57米,木兰陂水位达1950年以来实测最大值。其间,木兰溪防洪工程全线安澜,洪水归槽、堤防无恙,为老百姓筑起了最安全的屏障。 从过去的“谈溪色变”到如今的清波安澜,木兰溪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成为科学治理水患的当代典范。 (湄洲日报记者 傅梅香)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