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木兰溪蝶变 > 正文

莆田木兰溪:水患“洼地”变为经济发展高地

2024-12-27 18:25  薛志伟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5年来,全市人民接力以进,打出防洪工程建设、河道疏浚联通、水库除险保安、涵闸改造升级‘组合拳’,累计治理河长89.7公里,将防洪标准从不足2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结束了洪水不设防的历史。注重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源头森林覆盖率达97.13%,入海口1430亩红树林生机盎然。如今木兰溪清波安澜,再也不惧台风暴雨袭扰。”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在12月25日举办的木兰溪治理2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木兰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之一,是莆田的第一大河,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从仙游县西苑乡蜿蜒而下,流经仙游等4个县区、18个乡镇、203个行政村,到三江口兴化湾出海,干流总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

在木兰溪治理之前,由于上下游天然落差784米,且下游河道“九曲十八弯”,断面窄小、河床淤高、堤身脆弱,入海处更是像“锅底”般低洼,因此,每逢台风暴雨,上游洪水一泄如注、下游海水倒灌而上,兴化平原几乎年年有小灾、十年一大灾,老百姓谈溪色变。

“作为莆田‘母亲河’,木兰溪发自深山、独流入海,但历史上时常洪水肆虐,根治水患成为莆田人民的世代夙愿。”付朝阳表示,25年来,莆田市坚持“四水四定”,治水护溪、兴业惠民,木兰溪流域发生系统性、整体性精彩蝶变。

25年来,沿溪两岸的水患洼地早已成为产业沃土,大企业好项目星罗棋布、集聚发展,13条重点产业链强核提质、链链相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元级台阶,从1999年的164.5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070.73亿元。

国省干线联十一线涵江段建成,带动沿线临港产业崛起。陈少希 摄

25年来,逢雨必淹、逢洪必涝的沿溪两岸焕然一新,城市开发边界延伸拓展,建成区面积由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3年的160.85平方公里,城市中的现代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在溪畔悄然崛起。秉承公园城市理念,绶溪、泗华等公园成为打卡好去处,以水上巴士为“金钥匙”激活生态绿心价值,莆阳福道串联公园绿带、街村水景,建成区绿地率40.96%、绿化覆盖率45.62%、均居全省第二。水脉连着文脉,兴化府古街、萝苜田老巷留住乡愁,自然生态与非遗文态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交相辉映。

25年来,朴素的为民情怀贯穿治水全过程,木兰溪成为全国首批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莆田市滚动推进“三大惠民工程”,治出一溪碧水、润泽一城百姓。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两年达100%、创历史最好水平,近五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5%以上,老百姓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构建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体系“四梁八柱”,“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将生态治理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全市一张图”让环境问题解决见筋见骨,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稳步提高。(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