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木兰溪蝶变 > 正文

木兰溪治理25周年新闻发布会在莆田举行

2024-12-27 18:25  蓝楚灵 高肖幸子 陈玮炜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2月25日,木兰溪治理25周年新闻发布会在莆田举行。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市长戴龙成、副市长朱正扬出席发布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主持会议,市水利局副局长蔡开国在会上介绍了木兰溪治理25周年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陈玮炜 摄

25年接续奋斗 木兰溪治理成绩斐然

付朝阳表示,25年来,莆田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扛起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使命,坚持“四水四定”,治水护溪、兴业惠民,木兰溪流域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精彩蝶变。

如今,木兰溪清波安澜,再也不惧台风暴雨袭扰。莆田打出防洪工程建设、河道疏浚联通、水库除险保安、涵闸改造升级“组合拳”,累计治理河长89.7公里,将防洪标准从不足2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结束了洪水不设防的历史。源头森林覆盖率达97.13%,入海口1430亩红树林生机盎然,木兰溪成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在绿色发展方面,曾经沿溪两岸的水患洼地早已成为产业沃土。13条重点产业链强核提质、链链相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64.5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070.73亿元,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莆田坚持旗帜鲜明讲投资效益、亩均税收,严把准入门槛,2022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6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36个,开工率均超六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木兰溪流域还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展现了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在城市建设方面,逢雨必淹、逢洪必涝的沿溪两岸焕然一新。莆田城市开发边界延伸拓展,建成区面积由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3年的160.85平方公里。秉承公园城市理念,绶溪、泗华等公园成为打卡好去处,以水上巴士为“金钥匙”激活生态绿心价值,莆阳福道串联公园绿带、街村水景,建成区绿地率40.96%、绿化覆盖率45.62%、均居全省第二。

今年9月,木兰溪成为全国首批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两年达100%、创历史最好水平,近五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5%以上,老百姓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福祉。莆田通过滚动推进“三大惠民工程”,治出一溪碧水,润泽一城百姓,在全省率先构建生态领域地方性法规体系“四梁八柱”,“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将生态治理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全市一张图”助力环境问题精准解决,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稳步提高。

打造“木兰溪样本” 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202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赋予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特殊使命。目前,莆田新建城镇绿色建筑占比达100%,市民们可以一出门就“转角遇见美”。

戴龙成表示,莆田计划将重点在践行绿色使命、壮大绿色经济、布局绿色空间、厚植绿色本底四个方面发力,以更高站位推进木兰溪治理,开展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和重要水源地保护、中游面源污染整治行动、下游生态修复工程,争创木兰溪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时,以“绿”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民生“高福祉”。在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东圳库区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上,坚持项目为王,出台园区改革创新强化招商20条,2025年将投用小微产业园6个,新建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盘活低效用地1500亩、闲置厂房30万平方米,实现100个重点项目开工、100个重点项目竣工,年度投资超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还将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质木兰溪流域7个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统筹不同类型、不同梯次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点上创精品、线上有特色、片上出经验,让乡村美得有灵魂、绿得有特色。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焕发文旅新活力

莆田拥有包括科举、戏曲、元宵、龙舟、荔枝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23年1月,莆田市委市政府举行“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文旅活动,开启了莆田文旅新篇章。

陈惠黔表示,历史上,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交通要道、经济命脉和文化支撑,如今,已成为莆田重要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中承载地。莆田以木兰溪水脉为纽带,串联起莆田历史文脉,开通绶溪公园至白塘湖、玉湖的“水上巴士”生态旅游航线,将洋尾村、东阳村、北大村、双福村、吴江村等历史文化名村串珠连线,游客沿途可欣赏绶溪古桥、状元村、荔林风貌等生态人文景观,让群众畅享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同时,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十里风光带已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好去处。木兰溪滩地公园、泗华溪郊野公园、泗华水上公园也成为市民周末出游首选地。当前,莆田市正在不断丰富木兰溪两岸文旅业态,加快推进“水上巴士”夜游项目,以沉浸式光影空间,展现莆田城市形象。

产业带发展加速 以“绿”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在木兰溪干流两岸1公里内、主要支流两岸500米内全面退出畜禽养殖场;颁布实施了《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精准推进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莆田市连续3年创成全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

“25年来,我们统筹把握好城乡建设发展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在莆田落地生根,演绎着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宏阔画卷。”朱正扬表示,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感,莆田市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发展模式、落实生态惠民、推进以水兴城。

如何在绿水青山中贯通生态效益与价值转换路径?莆田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EOD模式,以木兰溪绶溪片区国家EOD模式试点项目为重要抓手,将荔枝林保护、内河整治、文化传承、经营性产业开发等进行系统集成和一体化推进,实现产业受益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反哺”,并推动木兰溪流域产业带发展跑出“加速度”。位于城厢区的华林园区工业年产值从刚成立的1.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200亿元,平均每四年实现翻番。

同时,莆田全力构建一溪通廊、山水连城的宜居格局,高标准规划建设钟潭片区,导入优质资源,提升公共配套品质,让木兰溪水博物馆、木雕文化博物馆与商业水街交相辉映,持续释放片区价值。

水生态治理新突破 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木兰溪下游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作为“十四五”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推动木兰溪综合治理提档升级的重大水利项目。总体布局为“一环(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一心(河网生态治理工程)一轴(木兰溪干流生态廊道工程)七廊(河湖生态廊道工程)一系统(建设木兰溪智慧流域系统)”,覆盖木兰溪下游南北洋平原425平方公里,构建木兰溪两岸平原河网丰富健康的自循环生态系统,预计2027年12月全面完成。

工程自2022年5月份开工建设以来进展迅速,蔡开国透露,在“一环”中,已完成生态补水管道11公里,通过再生水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河道补水8760万m³/年,有效提升城市内河环境质量;“一心”完成了29.32公里河道治理和54.35公里生态护岸建设,提升了城市蓄洪能力;“一轴”实现了12公里滩地修复和亲水步道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七廓”已完成南北洋7条主要支流60多公里的河湖生态廊道建设;“一系统”方面,依托“全市一张图”初步建成了木兰溪智慧流域系统。

蔡开国表示,下一步,以木兰溪下游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为龙头,持续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河、智慧河、幸福河。尤其通过建设“智慧木兰溪”,把数字化贯穿到木兰溪治理全过程,推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利设施监管将再上新台阶,实现木兰溪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