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木兰溪蝶变 > 正文 |
2024-12-27 21: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12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黄义伟)壶山巍巍,兰水汤汤,莆田木兰溪治理25周年后,已成莆田最美家乡河,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12月25日,木兰溪治理25周年新闻发布会在莆田举行。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市长戴龙成、副市长朱正扬出席发布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主持会议,市水利局副局长蔡开国在会上介绍了木兰溪治理25周年有关情况。 “铿锵承诺,言犹在耳;深情厚望,铭记于心。”付朝阳表示,25年来,莆田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扛起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使命,坚持“四水四定”,治水护溪、兴业惠民,木兰溪流域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精彩蝶变。 如今,木兰溪清波安澜,再也不惧台风暴雨袭扰。莆田打出防洪工程建设、河道疏浚联通、水库除险保安、涵闸改造升级“组合拳”,累计治理河长89.7公里,将防洪标准从不足2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结束了洪水不设防的历史。源头森林覆盖率达97.13%,入海口1430亩红树林生机盎然,木兰溪成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在绿色发展方面,曾经沿溪两岸的水患洼地早已成为产业沃土。13条重点产业链强核提质、链链相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64.5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070.73亿元,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木兰溪流域还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展现了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今年9月,木兰溪成为全国首批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两年达100%、创历史最好水平,近五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5%以上,老百姓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戴龙成表示,他将和莆田人民一道呵护生态的“高颜值”莆田计划将重点在践行绿色使命、壮大绿色经济、布局绿色空间、厚植绿色本底四个方面发力,以更高站位推进木兰溪治理,开展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和重要水源地保护、中游面源污染整治行动、下游生态修复工程,争创木兰溪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同时,以“绿”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民生“高福祉”。在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东圳库区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基础上,坚持项目为王,出台园区改革创新强化招商20条,2025年将投用小微产业园6个,新建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盘活低效用地1500亩、闲置厂房30万平方米,实现100个重点项目开工、100个重点项目竣工,年度投资超1000亿元。“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焕发文旅新活力”,陈惠黔表示,历史上,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交通要道、经济命脉和文化支撑,如今,已成为莆田重要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中承载地。莆田以木兰溪水脉为纽带,串联起莆田历史文脉,开通绶溪公园至白塘湖、玉湖的“水上巴士”生态旅游航线,将洋尾村、东阳村、北大村、双福村、吴江村等历史文化名村串珠连线,游客沿途可欣赏绶溪古桥、状元村、荔林风貌等生态人文景观,让群众畅享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同时,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十里风光带已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好去处。木兰溪滩地公园、泗华溪郊野公园、泗华水上公园也成为市民周末出游首选地。当前,莆田市正在不断丰富木兰溪两岸文旅业态,加快推进“水上巴士”夜游项目,以沉浸式光影空间,展现莆田城市形象。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