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木兰溪蝶变 > 正文 |
2024-12-28 15:11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壶山巍巍,兰水汤汤。木兰溪,莆田的母亲河,发自深山、独流入海,历史上水灾泛滥,人民无不“谈水色变”。25年前,木兰溪治理开启了“科学治水”的“与水抗争”新诗篇,将过往“水患之河”变为“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幸福之河”,绘就水韵人间美景。 生态美如画 民生润如水 今年是木兰溪治理25周年。“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走进白塘镇,入目处处皆是景,山水交融、绿树成荫,清风拂水荡碧波的景象让人难以置信昔日竟是污水遍河道,臭气盈天。 “流经白塘镇的延寿溪是木兰溪最大支流,过去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众多垃圾在河道堆积,气味难闻。”莆田市排水管理处主任金朝晖回忆道,2000年,莆田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闽中污水处理厂建成,此种情况才开始好转。 闽中污水处理厂覆盖莆田中心城区和涵江区,日处理污水达22.66万吨,将城市生活污水汇聚统一处理后,把达到类Ⅳ类标准的中水,回用于补充城市内河景观用水,让河网动起来,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污水治理与水质改善是木兰溪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莆田市共建设污水处理厂7座,每日共处理城市污水40.5万吨;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两年达100%。 水清林绿。近年来,白塘镇紧抓木兰溪综合治理契机,充分发挥木兰溪下游北洋水乡的资源禀赋,推进“水上巴士”项目建设。 水上巴士 沿着“水上巴士”航道,自白塘西行,碧水清波,树影成群,溪岸景观相映成趣,忽然豁然开朗,竟是驶入了玉湖。 当年,为解决由于河流弯曲、水流不畅所导致的水灾问题,木兰溪进行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后,为减轻工程对原有水生态系统的影响,采取改道不改水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这才形成城市内湖“玉湖”,并依势开发建成玉湖新城。 家住玉湖新城陡门小区的陈晓萍是这些年玉湖沿岸蝶变的亲历者,在记忆中“跑洪水”是她曾经生活中最为深刻的词语。“在小时候,大人口中总是提起水患,当洪水来时,它会冲入房屋中。”回想起过去发水灾的场景,陈晓萍仍历历在目。“1999年那场洪水,印象最为深刻,当年我才9岁,水漫到我的大腿处,家里人让我乘坐在大木桶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玉湖成型后,类似的洪水不再有,连2023年伴随强降雨而来的台风杜苏芮到来时,玉湖也成功守住了周边的安宁。 过去不敢接近的河道,也变得和蔼可亲,“晚上我常带着家人在湖边漫步。”陈晓萍说。 玉湖新城 安全之河带来幸福生活。如今,玉湖沿岸不仅建成集中住宅区,还先后落地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再次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 孩童嬉闹,游人闲散在玉湖公园怡然自得,看湖景,享清风,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碧水利万物 产业繁似锦 莆田,自隋代起种茶,唐宋间莆茶曾作为贡茶,更是出了个著名茶学家——蔡襄,无不彰显着莆田茶业的历史悠久。 仙游县金溪村是莆田茶叶主产区,盛产乌龙茶和红茶。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这些年随着木兰溪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变,茶产业也迎来新变化。 “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使两岸绿化面积提升,涵养了两岸的水源,减少了旱涝灾害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提高了茶园生产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死苗率、烂根率大幅度减少,确保了茶园增产增收。”在金溪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松羽看来,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带动了大批鸟类,益虫在此繁衍,为流域内的茶园提供天然、生态的防虫保护伞,减少茶叶生产过程中农化品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数量,更利于“生态茶、干净茶、放心茶”的生产,得以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茶产业发展新路子。 仙游县政府更是利用木兰溪流域治理生态发展的大好良机,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共建仙游“贡茶”三茶统筹研究院,在育苗技术、茶产业规划、产品文创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联合金溪茶业新建新式茶饮研发中心,在品牌塑造、开发新品等方面探索创新,进一步促进金溪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金溪茶产业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茶叶生产从业人员2500多人,年产量超5000吨,年产值超过2.5亿元。 金溪生态茶园 茶,在仙游的岁月“史诗”中榜上有名,一项传统技艺也不遑多让——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简称“仙作”),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技艺之一,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是“中国明清古典工艺家具四大流派”之一。 “仙作”技艺传承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黄福华,现仙作家具龙头企业——三福集团董事长,他世代生活在仙游,他技艺的传承与企业的开办也与贯穿他家乡的木兰溪息息相关,“我的记忆里,木兰溪经常发大水,导致种田也难以维持温饱,为此当地人多以学习一门手艺为生。”或许也是得益于木兰溪周边树木生长繁茂,木艺成为人们的技艺首选。在这样的机缘下,黄福华随父开始木雕生涯,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良敏苦练雕刻技艺七年,学成归来正逢木兰溪综合治理初有成效之际,“看着家乡环境变好了,很多手艺人也回到了仙游,正好我也想干一番事业。”上世纪90年代,黄福华和兄弟黄福忠、黄福镇共同创立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以企业化经营推动“仙作”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三福占据全国高端市场的70%,成为全国高端红木家具市场体量最大的行业领军企业 。 ![]() 三福集团雕刻车间 如今,工艺美术产业成为莆田13条产业链之一,作为传统支柱产业,以其技艺精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莆田也先后荣获“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国木雕之城”等多个称号。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崛起,仙游县聚焦现代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集群发展,打造仙游县电商基地,依托工艺城,首创木带宝品类,2023年,木带宝产品成交金额达23.24亿。 仙游产业的升级正是莆田木兰溪治理化“青山”为“金山”的真实写照。25年来,沿溪两岸的水患洼地早已成为产业沃土,大企业好项目星罗棋布、集聚发展,13条重点产业链强核提质、链链相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从1999年的164.5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070.73亿元。 水韵传文化 波澜绘新章 一水活则一城灵。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深刻地影响了莆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木兰溪是莆田的生命源泉,不仅是莆田人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莆田人民的生产用水,灌溉着福建的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作为交通要道,形成了历史上自成一体的水上交通体系;更是莆田的经济命脉,兴化平原16万亩的良田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木兰溪两岸的山坡上的龙眼树,木兰溪下游沟渠水系旁的荔枝树,都是莆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莆田最早经商的贸易作物。 木兰溪两岸经济的发达,为“科举之乡”打下经济基础,成就了莆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与木兰溪相关的“戏船”、龙舟文化更是繁荣昌盛,端午前后,皆可见莆田人在渠上、溪上、湖上、海上龙舟竞渡,精彩非凡。 近年来,莆田更是深挖水文化历史,以木兰溪水脉串联起莆田历史文脉,开通绶溪公园至白塘湖、玉湖的“水上巴士”生态旅游航线,让群众畅享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将体育、文旅相融合推出马拉松赛,今年12月29日,豆讯·木兰溪杯2024莆田马拉松将在这座千年之城拉开帷幕……。 润泽着莆仙大地千年文脉的木兰溪,见证着“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治理理念的形成过程,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与成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这条美丽之河将带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奔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明天。(供稿人:陈思佳)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