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行业资讯 > 莆田电网 > 正文 |
2025-05-22 10:57 来源:国网莆田供电公司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日,全省首个专注残疾人电工技能培养的实训基地——“无忧电工技能培训指导站”在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生产检修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由莆田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联合创建,标志着莆田市政企协同助残迈入专业化、系统化新阶段。 “‘无忧电工’助残项目在为残疾人家庭‘增技能、促就业’及‘以残助残’公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成效,体现国企的责任与担当。”揭牌仪式上,莆田市残联副理事长杨兴坚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了照料重度残疾人,部分家庭成员不得不选择放弃工作专心照顾残疾者,导致家庭收入下降。多年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深入残疾人家庭,经访谈调研了解到,传统的“输血式”救助模式,虽然满足了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这一问题,2022年初,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区域覆盖广、客户类别全的行业特点和电力维修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优势,瞄准社会电工与残疾人家庭照顾者在就业时间灵活方面的高度契合性,广泛联动社会各界开展“无忧电工”项目,帮助残疾人家庭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价值。 “为了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知道,我们和莆田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组成了项目,一起走访残疾人家庭,详细了解并登记这些照顾者的困难和就业意愿,引导他们在‘莆善情’助残办实事公益活动的‘无忧电工’助残服务界面去报名技能培训。”“莆田电力义修哥”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婷婷介绍,该公司开设“无忧电工”培训班,聘请专业培训师为学员教授专业的电工技能知识。同时,邀请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专家加入导师队伍,进行经验传授和上岗考核辅导,帮助学员学到扎实的电工技术,并考取上岗必备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他们学的都是技术活,也是‘吃饭’的本事。我的专业技能能帮助到他们,我很开心。”全国劳动模范、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二次设备检修技术高级师蒋祖立说。 技术有了,就业机会也要一并创造。为此,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全面调研社会电工的就业生态,协同各方共同发力、资源互补,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多元化帮扶手段。线上,在“知莆田”小程序便民服务专区,开设“无忧电工”专栏,为学员们提供“接单制”的网络服务平台。需要电工服务的客户在平台上下单付款,学员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利用空余时间接单。 线下,由莆田市物业协会牵头促成各小区物业与“无忧电工”学员达成合作帮扶。“无忧电工”学员们在通过物业电工的相关考核后,可选择自家附近的小区达成长期合作,形成家门口的“就业圈”,学员获得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便于往返家中照顾残疾家属。 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是维持公益项目长期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联合各单位筹集启动教育资金,建立“无忧基金”,专项用于“无忧电工”项目的培训物料费、考证报名费等项目支出,并由莆田市慈善总会管理资金运营。除各单位爱心筹款以外,每一批学员成功就业后,其首份工资的1%将纳入“无忧基金”,为后续“无忧电工”提供培训资金。可以说,“无忧基金”不仅是由各爱心单位组成,更是由每一位“无忧电工”学员爱的“接力棒”。学员在“受助—自助—施助”的过程中,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这种互助精神正诠释“自强与助残”的深层内核。 “这个项目真的改变了我和我的家人的生活。”林某辉感慨地说,“我们不再感到孤独,而是成为了一个大家庭的一部分。” 目前,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共培训六期学员156人,并开展20余次“师带徒”实训实践活动,已服务全市12个自然村、37个小区家庭,帮助68个残疾家庭人均收入增加2400多元。该项目先后荣获2023“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全国赛优胜奖、入选2023年国网公司社会责任根植重点项目等荣誉。 为推动“无忧电工”助残项目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还与莆田市残联连续多年签订《“无忧电工”帮扶共建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政企协作、专业培训、岗位实践和就业跟踪,为残疾人家庭提升技能、添保障,增强了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信心。 公益没有终点,爱心永不止步。当前,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正在优化升级“无忧+”公益生态,广泛联动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扶残助残,逐步升级为涵盖就业支持、心理关怀、社会融入的全方位助残体系,形成“以困帮困、以残助残、助人自助”的正向循环,实现互惠共赢的和谐公益生态。(朱清霞)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