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2025-07-24 17:29 金晶晶 吴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莆田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金晶晶 通讯员 吴志)7月23日,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4名青年民警自主研发的“智盾·防穿越智能预警器”顺利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吸引了不少民警职工的目光。据了解,该站由基层执勤队民警自主研发的设备,多次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参展。 “这种将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战斗力的现象,在我们单位屡见不鲜。”该站边检处处长林鼎煌介绍,如今,许多民警既有学科知识储备,又熟悉警用装备运用,还了解口岸执勤需求,为他们开展装备科技创新、赋能战斗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莆田边检站高度重视深化科技赋能,立足新型基础设施、新锐装备设备、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等“三新建设”,持续举办创新创意孵化赛、数据建模竞赛等群众性科创革新活动,为基层民警提供了发挥智慧才干的广阔舞台。在连续三届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莆田边检站联动中国电信,通过数字视频、便携式即时翻译机等载体,展示“数字领航”赋能海丝文化传播的成效,莆田市科学技术协会专门发来贺信予以鼓励和支持。 位于东南沿海的莆田市,是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目前已与全球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我们针对便携式即时翻译机的创新应用,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沟通的难题。”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的该站执勤四队民警徐耀东介绍说,他们从优化口岸出入境语言环境的视角,边研发、边试用、边升级,拓宽智能翻译设备的扁平化应用范围。特别是通过外部文本植入强化实景应用,借助同声字幕提升沟通实效,相关设备内置的61种语言涵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日,晨光熹微,莆田市秀屿港区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塞拉利昂籍“永顺”轮停泊在6号泊位,在梯口智能查验设备前,外轮船员和作业人员有序通过;后台系统中,数据流如瀑布般实时滚动,精准识别着每一名上下外轮人员的身份信息。远在莆田市区的莆田边检站数智中心里,值班民警李静怡借助自主研发、并在福建边检机关科技创新项目评选中荣获三等奖的“语音告警助手”设备,异常情况实时预警,实现技术值守自动化。“为实战赋‘智’升级,是群众性集智革新的方向。”林鼎煌说。2024年,该站创新推出外轮船员“单专用通道模式”,在外轮梯口布设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人员信息“秒级”采集。 3月中旬,莆田边检站数据建模团队凭借创新算法模型赋能业务实践的成果,荣获福建边检机关首届数据建模应用大赛优秀奖。目前,莆田口岸智能查验通道覆盖率达85.7%、上下轮人员数据采集率100%,有力推动莆田港口能级跃升。这些创新举措,既推动了莆田口岸能级的跃升,也助力港口吞吐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莆田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同比增长12.33%,增幅居福建省首位;出入境船舶数量增长17.07%,创历史新高。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