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打破传统课堂局限为留守老人定制爱心鞋

2025-08-04 17:23  林志荣 吴伟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为留守老人送上特殊定制的爱心鞋。

东南网莆田8月4日讯(通讯员 林志荣 吴伟锋 文/图)暑期,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鞋类专业师生携手福建辉腾鞋业开展暑假公益实践活动,为仙游县郊尾镇埕边村82位留守老人送上定制爱心鞋,并现场开展脚型数据采集与足部健康义诊。此举既为留守老人送去了关怀,又为学生搭建了“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更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院校育人+企业赋能+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活动现场,12名学生分成3个服务小组,分别负责脚型测量、健康咨询和鞋品发放。“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老人家随着年龄增长,脚部会出现骨质增生、足弓塌陷、脚趾变形等变化,普通鞋款很难适配。”该学院鞋类专业教师许松青一边指导学生操作,一边向村民解释。现场展示的脚型数据平台清晰显示,此次受助的82位老人中,65%存在拇指变形外翻、脚底着地点磨损等足部问题,其中重度变形者占12%。许松青说,现场的脚型数据采集不仅是为老人提供舒适鞋款的基础,还是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

此次捐赠的爱心鞋专门针对这些问题设计:防滑橡胶鞋底纹路加深增强抓地力,鞋头加宽避免挤压脚趾,鞋面采用透气网布面料减少闷汗,后跟处的弹性海绵垫更是能缓冲行走压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制鞋工艺、人体工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鞋型设计、制板研发到成品成型全程参与。“每一道工序都要考虑老人穿着的舒适度,这种带着温度的实训让我们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参与制作的鞋类专业学生柯炫杰说道。拿到免费赠送的爱心鞋,现场好几位老人迫不及待穿上新鞋,反复试走,感慨地说道,这鞋头不挤脚,走路也不打滑,比集市上买穿的舒服。

大学生现场为老人采集脚型数据。

这场温暖乡村的公益行动,背后是该学院“一学期一双鞋”特色培养模式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度融合。作为鞋类专业的特色教学模式,“一学期一双鞋”打破传统课堂局限,要求学生每学期聚焦真实社会需求完成一双成品鞋全流程制作,从选题调研、方案设计到材料选型、工艺实现,全程对标行业标准与用户痛点,实现“做中学、学中创”的实践育人目标。此次为留守老人定制爱心鞋,正是该模式精准对接乡村需求的典型实践。

作为校企合作的伙伴福建辉腾鞋业,为项目提供了全链条支持。企业不仅捐赠环保EVA中底材料,使成品鞋重量较普通老人鞋减轻20%,更派出技术总监每周到校开设“工艺优化课”,手把手指导学生掌握老人鞋耐磨加固、防滑处理等核心技术。“我们开放企业的材料实验室和工艺标准库,就是希望学生能在真实生产场景中成长。”企业负责人杜逸文介绍,通过参与公益项目,企业既履行了社会责任,更积累了乡村老人脚型数据,为后续适老人鞋品研发奠定了基础。这种“院校出技术、企业供资源、乡村得实惠”的合作模式,让产教融合真正落地生根。

“当学生看到老人穿上自己做的鞋子露出笑容,眼神里的职业认同感是任何课堂都教不会的。”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陆宇立表示,这种将专业实践与乡村需求深度对接的模式,不仅成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还探索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给农村留守老人做足部健康义诊。

此次活动是湄职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实践之一。下一步,湄职院将联合更多企业组建“乡村振兴技能服务队”,让技术惠民的暖流持续涌动在田间地头,让产教融合的爱心之花在乡村绽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