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2025-09-11 11:26 林志荣 吴伟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定向捐赠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小学部教师70双鞋 东南网莆田9月11日讯(通讯员 林志荣 吴伟锋 文/图)9月9日下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2024级学生,将70双亲手制作的鞋履,全部赠予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小学部教师,祝愿老师教师节快乐。这份特殊礼物的背后,彰显湄职院“一学期一双鞋”培养新模式取得实效,让“感念师恩”不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融入全流程专业实训的具体实践。 “一学期一双鞋”培养模式在湄职院已实施3年,以“真实需求驱动技能成长”为核心,每学期为学生设定一个贴近社会需求的实训课题。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2024级大学生则紧扣教师节主题,将“制作教师鞋”定为实训核心任务,将“教师日常授课需舒适、防滑、轻便”的需求纳入设计核心,让学生在“设计-制版-剪裁-缝制-成型”全流程中,锤炼专业技能、培育职业素养。“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鞋’,而且要懂‘穿鞋的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该系党总支副书记陈建武说,该模式已让85%的学生入职莆田鞋企后能快速上手,去年还有3名学生凭借实训作品获得“中国·海峡‘妈祖杯’鞋类设计大赛”奖项。 作为湄职院的产教融合合作伙伴,福建辉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此次实训项目。该公司不仅提供鞋面、鞋底、鞋带、包装等全套高品质生产原料,还派出3名技术骨干走进课堂,针对“教师鞋需兼顾舒适与耐用”的特点,指导学生优化鞋型弧度、调整数据,解决实操中的技术难点,甚至拆解国际代工标准——如鞋面拼接需对齐“0.5cm对齐线”,让学生掌握行业核心工艺,同步植入企业标准,确保学生制作流程与车间生产无缝衔接。 这种协作绝非“单向帮扶”,而是双向赋能。该公司商务总监高震直言:“莆田4200多家鞋企缺‘懂工艺、懂市场、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校企合作不是送原料、派老师,而是连起‘教室’与‘车间’。合作既帮我们提前储备优秀技能者,又能收获创新灵感。”这种“教学-实践-公益”结合的模式,让学校有了贴近行业的教学场景,学生毕业能快速上手,也让企业反哺教育、传递社会责任,学生实训中发现的“鞋舌易跑偏”问题,也被纳入企业产品改进方案,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莆田五中九华分校的教师们穿着湄职院大学生手作的鞋履与其合影——这双承载敬意与匠心的教师鞋,并非合作的终点,而是湄职院、福建辉腾鞋业与地方教育、产业协同发力,从“单点实训”走向“产业链赋能”的起点。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陆宇立说道,这一双双鞋,不仅连接起师生情谊,更连接起莆田鞋都的产业未来——以教育为基,以匠心为魂,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一条“育人”与“兴产”双向奔赴的新路径。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