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十四载坚守传承 万名莆院学子以青春续写妈祖千年古礼传奇

2025-11-05 17:35  吴炳端 杨祥贞 杨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莆田学院学子参演秋季妈祖祭典现场

东南网莆田11月5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通讯员 杨祥贞 杨涵 文/图)11月2日上午,第二十七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莆田湄洲岛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妈祖祭典仪式,来自莆田学院的615名学子身着传统服饰,以仪仗护卫、歌乐齐鸣、翩跹乐舞的庄重演绎,为这场延续千年的文化盛典注入鲜活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与传承使命。

祭典当天,随着“鸣礼炮!仪仗队、仪卫队就位”的指令响起,莆院学子组成的方阵有序入场。仪仗仪卫队正步出列,身姿挺拔如松;歌生、乐生鱼贯而入,神情肃穆庄重;舞生们蹁跹出场,彩绸飘曳如风,如花团散开,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7条彩色巨幅绸带在广场上舒展翻飞,似海浪翻滚,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民心汇聚,也展现着青年学子对文化传承的热忱。整场表演时长45分钟,典礼的循古制、合雅韵,迎神上香、奠帛行礼、诵读祝文等环节庄重有序,学子们以青春之姿,让千年古礼在当代焕发生机。

据悉,此次秋季妈祖祭典创新采用视频连线形式,在世界五大洲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设立 11 个分会场,分会场覆盖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莫桑比克、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代表南美洲)等国家与区域。活动中,莆院学子的表演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线上线下共吸引逾50多万人观看,跨地域的联动模式也让更多海内外群体得以参与这场文化盛典。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起,莆田学院已经连续14年承担妈祖祭典表演任务,累计派出近11000名师生参演20余次,成为祭典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力量。今年秋季,从接到参演任务的那一刻起,来自莆田学院7个二级学院的615名学子便以饱满热情投入这场文化之约。文化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张静娴已是第三次站上祭典舞台,课余时间的反复排练让她深知每一个动作的分量:“虽然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但能亲身参与国家级非遗传承活动,感受‘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一切都值得。”

莆田学院学子在天后广场彩排妈祖祭典仪式

为呈现最完美的表演效果,从9月19日开始,学子们便在苏建林、张黎静等编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长达6周的高强度排练。夜色笼罩的操场、灯光勾勒的跑道,都留下了他们坚持训练的身影。仪仗队的同学们反复打磨正步姿态,手中矛戟的每一次起落都力求精准;歌生、乐生们逐字校准古韵唱词,让悠扬乐声贴合祭典庄严氛围;舞生们则将“三献”乐舞的精髓烂熟于心,初献《海平》舒展如潮生,亚献《和平》流转似风畅,终献《咸平》庄重若岳定,每一个舞步、每一次转身都凝聚着汗水与虔诚。

“刚开始练习‘三献’舞时,很难把握动作的力度与韵味,老师告诉我们,每一个姿态都要传递对妈祖的敬仰。”首次参演的基础教育学院舞生蔡丽娜是个从小听着妈祖故事长大的莆田姑娘,她把对文化的敬畏藏进了每一个规范动作里。为呈现古代最高规格的文舞礼仪,她和其他63名同学组成舞队,进行将近两个月的集训。从肢体僵硬到行云流水,从记不住乐点到精准卡点《和平之乐》,她们用青春汗水复刻着“玉佩鸣兮云锦裳”的古礼盛景。

文化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陈智颖告诉记者,为了领悟其中深意,她和同学们不仅反复观看祭典影像资料,还主动参与学校妈祖班的文化体验课,走进湄洲妈祖祖庙、天妃故里等核心地标,在323级台阶间探寻历史脉络,从文物展品中感受妈祖行善故事,让文化理解融入舞蹈表达。“当站在天后广场,听到现场的鼓乐与掌声,突然深刻理解了‘传承’二字的重量。” 陈智颖感叹道。

这场实践也是学校长期文化传承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莆田学院自2013年设立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以来,已形成课堂教学、实地研学、文化实践的完整培养体系,十年来培养了450余位妈祖文化传承人。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帅志强教授表示,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不仅是一场非遗盛典,更是当代青年的精神淬炼。“在一代代莆院青年的接力中,千年古礼焕发新生,非遗传承正成为新时代青春最亮的底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