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 2025-11-07 20:28 叶振喜 吴钰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莆田11月7日讯(通讯员 叶振喜 吴钰祺)近日,莆田市荔城区2025年科技人才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各镇街(园区)科技工作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全区规上企业挂钩服务干部等120余人参加。 据了解,此次培训会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归集、技术合同登记三大核心业务的培训,是荔城区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增强培训实效,授课专家提前一周深入荔城企业调研,针对性设计课程内容。 培训现场,莆田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工业科相关人员以本地某鞋服企业申报材料为样本,从知识产权布局、研发项目证明等6个关键环节,解析申报通过与驳回的核心差异,并现场演示材料优化方法;莆田市科技局资源统筹与监督科相关人员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研发特点,明确研发费用归集边界,提供财务核算模板供干部参考;莆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则通过“合同类型速查表”,梳理不同技术合同登记要点及优惠政策适用条件。 “屏幕上的‘高企申报常见问题对照表’标注清晰,比单纯研读政策原文更易理解。”黄石镇科技经办人员陈慧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高企申报的关键节点和易错点。同时,参训人员人手一本的培训手册标注着“产业定制版”,除政策原文外,还收录了10个本地企业申报案例,其中3个失败案例的问题分析尤为详细,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以前梳理研发费用时,对边界界定把握不准。现在有了产业案例和核算模板,工作更有底气了。”西天尾镇科技干事林敏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培训效果很快转化为服务实效,拱辰街道科技服务团队培训结束后便赶赴辖区两家拟申报高企的装备制造企业,现场指导材料梳理。“掌握了新方法,能更快帮企业把材料理顺。”团队负责人郑志远如是说。 县域创新的活力,终究要靠一支懂政策、通业务、贴企业的基层队伍来激发。此次培训不仅提升科技服务队伍专业能力,更构建“人才赋能—服务提质—创新增效”的基层创新工作链条。据统计,培训后已有32名参训干部主动对接企业,解决申报相关难题17个。 莆田市科技局副局长陈继宗对荔城区科技创新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县域创新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环节,人才则是激活这一环节的关键要素。荔城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落地执行、政企协同创新等方面形成的“荔城样本”,实现了从“政策供给”向“精准服务”的转型,为全市县域创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合荔城鞋服、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实际,荔城区科技局党组书记詹丽君就加强科技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期望相关单位要围绕“全区突破、全市进位”目标,组织干部系统学习高企培育、研发投入统计等核心业务知识,建立“政策解读与产业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要针对申报流程不规范等薄弱环节,建立“问题台账—靶向整改—复盘提升”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推行“干部包联企业”制度,要求科技干部每月至少下沉企业2次,精准推送政策、解决创新难题,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荔城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训后将建立“培训—实践—复盘”长效机制,每季度开展业务技能交流,把培训成效与企业创新指标、政策落地效率挂钩。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