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 2025-11-23 09:45 邹菲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莆田11月21日讯(通讯员 邹菲莹)“老邻居这么多年了,咱们不说外话。俗话说‘千金买屋,万金买邻’,各退一步心里就敞亮了。”日前,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因一堵墙引发的纠纷,在调解员引用家风家训的耐心劝导下成功化解。这正是拱辰街道综治中心特色“四式调解法”精准破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生动缩影。该调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质化解,让“有纠纷找中心”成为辖区群众的首选途径,绘就了一幅基层善治的新图景。 “家风家训引导法”:古训润心促和睦 “看到庭训上‘行必忠诚居存孝友’这句话,我们真的很惭愧。”拱辰街道东阳村陈某某因围墙倒塌重新砌墙的问题与邻居产生矛盾,双方争执不下。“我们特意将调解场地设在陈氏宗祠,让双方在庭训面前回忆祖辈互帮互助的往事。”调解员介绍道,两家人都深受触动。最终,陈某某主动调整施工方案,邻居也让出部分空间,达成双赢。 面对婚姻家庭、遗产继承、邻里关系等富含情感因素的纠纷,中心巧妙运用“家风家训引导法”,深入挖掘当事人家庭传承中的优良家规、祖训古训,引导双方从“和”“孝”“礼”“让”等传统美德中寻找共识,用亲情乡情软化对立情绪,从根源上修复社会关系,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和睦一家”的效果。 “背对背说理法”:隔离沟通解心结 在一起持续六年的产权纠纷调解中,拱辰街道张镇安置区内,陈某星将其工具间与陈某东的店面进行调换,并签订《调换书》。2013年,陈某星按约将店面出租经营。然而2019年10月,陈某东突然反悔,强行锁住店面并赶走承租人,导致矛盾激化。由于双方积怨已深,每次面对面沟通都不欢而散。调解员通过分别沟通,摸清了双方底线,提出补偿方案。最终,双方都放下戒备,达成和解。 当矛盾双方情绪激烈、正面冲突风险高时,中心果断启动“背对背说理法”。调解员分别与各方进行单独、深入的沟通,创造一个安全、私密的表达环境,让当事人放下戒备,倾吐真实想法和核心诉求。此法有效避免了矛盾在情绪化对抗中升级,帮助调解员精准锁定争议焦点,为后续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促成“面对面”和谈奠定坚实基础。 “执行秘书跟进法”:一跟到底保实效 为确保调解成果不沦为“一纸空文”,中心在多个小区创新引入“执行秘书跟进法”,让业主诉求有回音、能落实、快解决。在富力尚悦居一起因在公共连廊建鞋柜影响邻居采光与通风引发的矛盾纠纷中,“执行秘书”负责调解前的案情梳理、调解中的流程记录,并重点负责调解协议达成后的跟踪回访与履行督促。“执行秘书”像项目的“项目经理”,一跟到底,确保整改到位,真正实现从“案结”到“事了”的转变,提升了调解工作的公信力和实效性。 “五老余热调解法”:银发智慧化干戈 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中心特别邀请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参与调解。在南郊社区浅水湾陶源小区的一起邻里装修导致漏水的纠纷调解过程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民警发挥重要作用,以其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生活阅历,从法理、情理多个角度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这些“银发调解员”凭借其独特的社会威望和亲和力,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僵局,实现“德法相济”的最佳调解效果。 从家风家训的文化浸润,到背对背说理的理性沟通;从执行秘书的全程保障,到五老余热的经验赋能,拱辰街道综治中心的“四式调解法”模式,将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法治思维紧密结合,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高效、温情的化解,努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拱辰样板”,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暖心窗”和平安建设的“桥头堡”。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