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 2025-11-24 15:46 陈玮 陈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2.7万余根管桩已整齐矗立在碧波之上,如同坚实的“树干”撑起即将成型的“绿电森林”。 东南网11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玮 通讯员 陈琛 文/图)近日,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忠门镇北江围垦区的华润忠门A区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辽阔的海面上,数万根基桩如林矗立,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现代工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光伏场区支架安装完成92%,光伏板安装完成22%,箱变安装完成84%,电缆设完成45%。 这一被列为福建省2025年度重点工程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5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00兆瓦。项目创新采用“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立体开发模式,在养殖水域上方空间架设光伏板阵列,下层水域继续开展生态养殖,实现国土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据预估,项目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1.3亿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准煤约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北江围垦区承载着当地民众艰苦奋斗的集体记忆。上世纪90年代,为缓解忠门半岛人多地少的困境,数千名建设者历时多年垒石筑堤,硬是在波涛汹涌间围出万亩良田,书写了“沧海变桑田”的奋斗传奇。三十年来,这片丰饶的“蓝色牧场”持续产出对虾、蛏子、花蛤、梭子蟹等优质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5000吨左右,创造产值超亿元,惠及全镇5个村居2.2万余居民,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 面对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这片传统垦区正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今年8月正式启动的渔光互补项目,作为忠门镇近十五年来首个由央企投资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通过创新模式将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项目推进过程中,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耐心向养殖户分析项目收益,逐步消除了群众对新型生产模式的疑虑。 “在养殖区上加装光伏设施,既为水产创造了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又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当地养殖户表示,期待早日见证“水上绿电澎湃,水下鱼虾成群”的丰收景象。
500余名建设者、近百台套机械设备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项目团队正组织500余名建设者、近百台套机械设备全力推进工程进度。截至11月下旬,全部2.7万余根管桩施工已完成,光伏支架安装进度超过九成,组件安装、箱变安装等配套工程同步快速推进,确保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忠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成功探索了资源集约利用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渔光互补”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格局,为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