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其青少年时代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 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又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 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戏楼于1945年烧毁。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 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屋面为单檐硬山,盖小青瓦。1997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蔡锷公馆管委会投入100多万元,对公馆内外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收集了一批蔡锷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同时蔡锷小时候就读的私塾(现为松坡小学)、蔡锷父母墓也得到了修缮。 2006年05月25日,蔡锷故居、公馆和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蔡锷军刀 这把刀,精美绝伦的刀鞘为金属所制,弧形钢质刀身,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身中间起脊,近刀脊处有很长的血槽,刀尖为侧锋。刀柄较长可供双手持握,包裹刀柄的鲨鱼皮上布满半透明颗粒,为天然形成,既坚硬又美丽。鲨鱼皮上嵌有铜质镀金花饰,除传统的菊花外,还有五色旗、铁血十八星旗、五角星及“共和”两字。刀柄处装有錾刻华丽花纹的铜质镀金护手。 与护国岩 护国战争后期,蔡锷将军由于艰苦征战,喉症久病不医,病情加剧以致不能发音,只能以笔代口处理军务,便到护国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洲驿叙蓬溪附近的永宁河渔舟中养病将息。永宁河畔,翠竹夹岸,岩石壁立,山河依旧,顿阅兴亡。蔡锷将军感慨系之,挥毫题写“护国巖”三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于永宁河岸的峭壁之上,永为纪念。著名的四川诗人吴芳吉在他的长诗名篇《护国岩词》中赞曰:“护国岩,护国军,伊人当日此长征,五月血战大功成,一朝永诀痛东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长享护国名。”这首《护国岩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选入中学国文课本,广为传诵,护国岩也因此名声远播。1991年,护国岩题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