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仙端午习俗 煮“午时草”沐浴喝“雄黄酒”

2015-05-14 15:15  陈小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这是莆仙方言中,用俗语来概括端午节的过节习俗。在本报推出的乡音栏目中,曾经列举了数个方言俗语,来介绍莆仙的过节风俗,该俗语便是其中一例。昨日,不少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虽然这句俗语大家都会说,但真正知道每句话意思的人却寥寥无几。

记者采访了莆田当地民俗专家,专家向记者介绍了每个短句所代表的不同活动。

初一糕

用新登场的早稻谷(一般是一种生长期仅60天的早稻)碾成的大米,磨浆发酵蒸成方块状的甜糕。农村人一般都是自己在家中制作,城镇居民多在集市上购买。

初二粽

民间以糯米加烧碱水浸涨后,加入花生仁或调味后的猪肉馅,再用洗净的粽叶包成三角形,用细草绕缚好,放入锅中煮熟后食用。粽子是莆仙民间端午节祭祀祖先不可或缺的供品。

初三螺

指的是海滩上的一种小螺,最大的一粒也只有三四克的重量。端午节前后的螺肉最肥硕味鲜。在莆仙相传嫌脖子太短的孩子吸吃海螺后脖子会变长。还有一个说法称吃了海螺可以明目。

初四艾

当天各家在门扉插挂菖蒲和艾草,象征“艾旗蒲剑,驱邪斩妖”。

初五扒龙船

初五是端午节正日,早上乡村妇女采摘各类香草和嫩芽洗净捆成束,露天下暴晒,俗称“午时草”。中午时将午时草放入大锅煎汤,将带根、叶、壳的整株黄豆和鸡蛋洗净,与午时草一起下锅蒸煮。全家老幼用煎煮的汤沐浴,沐浴后大人要喝“雄黄酒”,并将酒洒在墙角杀虫。小孩子还要在肚脐、腋下和耳朵之后涂上雄黄粉,以壮身祛病。莆仙人相传全家吃了午时草煮的蛋,可避免出门淋雨生病。小孩子换上新衣后,在胸前佩戴香囊,系上五色线编的“长命缕”,内装桃子和鸡蛋。有的还缚有针绣“壁虎、蛇、蜈蚣、蜥蜴、蜘蛛”等五毒的兜肚,取意五毒聚集,彼此相克,同归于尽,作为避毒的象征。

到下午时分,全家人便一同外出看“扒龙船”,即赛龙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