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木偶戏进“市遗” 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
木偶高1米多,重约15斤,演艺师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16日讯(记者 黄凌燕 文/图) 古老的莆仙戏发展态势良好,甚至走出国门,让法国人“惊艳”。然而,有着莆仙戏“戏兄”之称的莆仙木偶戏却日趋没落。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令“戏兄”尴尬的是,莆仙戏已在申报“世遗”,而它才刚进“市遗”。 木偶戏起源早发展一般 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是我国古老而珍贵的木偶戏剧种之一。由于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比莆仙戏早,因此称木偶戏为莆仙戏“戏兄”。如果两场戏在同一地点同时演出,莆仙戏必须让木偶“戏兄”先开锣,然后才能开场演出。 1960年莆田县志编辑委员会编著的《莆田戏剧史》记载,木偶艺术在汉代传到古莆田。从所发掘的莆仙戏表演资料证明,莆仙戏表演是在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像莆仙戏大棚目连戏的剧本,曲牌、声腔、鼓板、表演身段、动作程式和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脸谱、化装、服装和戏帽以及道具与傀儡目连戏等一模一样。 前年,莆仙戏首次走出国门,到巴黎参加中国戏剧节演出。其实早在清末民初,莆仙木偶戏就已远渡重洋,赴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演出。 演员半农半艺市场无序 空地上,木条和布帘搭起临时戏台,幕后三位木偶戏演唱艺人操纵着提线,台前木偶动作惟妙惟肖,和着悠扬的曲调,将莆仙木偶戏演绎得淋漓尽致。记者看到,台上的艺人沉醉在表演里浑然忘我,台下却不见一位欣赏的观众。 城厢区木偶剧团团长张国栋说,莆田木偶戏是为菩萨演的戏,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为半职业经营,仅作为副业收入。忙的时候一天可演10场,闲时就歇业。目前,整个莆田有上百个木偶戏戏班子。 张国栋说,现在的木偶戏艺术与以往相比差太远了。现在的演员只讲效益,艺术追求被淡化。一些草台班不管演技和质量,只求抢到演出的机会赚钱。演一场150元,一个班8个人一起分摊,有的班为了多赚钱,缩减人员,演员既要演又要担任幕后乐手。这对木偶戏发展是一大阻力。如果能加强管理和培训,向泉州等地木偶剧团学习,改造一些原剧目为童话剧,争取少儿观众,莆仙木偶戏就可能有救了。 |
- 2007-05-29两岸百场木偶戏在妈祖故乡莆田市热闹上演
- 2013-05-16改善残疾人生活 莆田将投入1790万帮扶
- 2013-05-16莆田首创不出村办理养老保险 设便民点996个
- 2013-05-16莆田春季事业单位招聘启动 计划聘用669人
- 2013-05-16莆田男子骑助力车抢道 致货车失控一对母子被撞
- 2013-05-16儿童游乐场设5楼 莆田金鼎广场不符合消防规定
- 2013-05-16莆田男子频现商店内 专偷“苹果”手机终被抓
- 2013-05-16因偷窃5.1元被判入狱八个月 事发莆田荔城区
- 2013-05-16莆田民警意外发现一在逃犯 巧用计谋成功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