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妈祖之光> 大爱妈祖 > 正文 |
7月30日,直通天后宫的巷子红灯笼高挂。殿内红烛映脸,香火萦绕,信众络绎不绝,翘首以盼,当晚湄洲妈祖祖庙太子殿镇殿妈祖到此驻跸。李爱梅已是89岁高龄,患有眼疾,无法看清眼前盛景。但身着花衣裳,很早就来庙里。当得知妈祖銮驾已至,她双手擎香,连连拜谒,眼泪夺眶而出(如图)。 海南省海口中山路天后宫,工作人员正在打理“两岸妈祖佑南疆2013祈福活动”工作。“怎么朝拜?请什么师傅来?”像以前一样遇到不懂的,他们会问李爱梅。她的头脑还灵光,口舌伶俐,有条有理指导。最近,她心里很甜,像吃了蜜。“终于心安了。”她说。 这位老人忠诚守护海口天后宫妈祖近70年,是从公公吴大忠手中接过守护责任的。20岁嫁入上一代天后宫义务看守者吴大忠家,吴大忠便让她到庙里帮忙,年老后她承业成为天后宫守护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很多神像被砸碎、烧掉,李爱梅用纸把妈祖神像包起来“偷走”,让家里人捏了一把冷汗。她说,风声紧时,就把神像藏得严严实实。待到风声松了,就关好窗门,借着微弱的光把包裹神像的纸掀开,拿点水果,拜谒妈祖。“发现有一点不对劲,就将神像转到别的地方。”她说,几十年来曾四度安全转移神像。也有将神像藏在父亲家里,风声一松,就租间屋子藏。后来,她开始带信得过的人到藏妈祖神像的地方,递过一炷香,让香火萦绕房间。 这是有着深厚妈祖文化的地方。从宋元开始,中国海上交通和贸易迅速发展,海南作为海上航运要地,以及拥有的珍贵热带作物货源和海产品,吸引大量商贾,妈祖文化便随落籍海南的福建或广东商人渡海而来,拜祭妈祖的庙也建起来。他们的行为,深刻影响当地居民及其后人。 作为中华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天后宫承载着海口老城区不可割断的文脉,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让妈祖神像回归天后宫是市民心愿。该市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吴和平还记得,当天,中山路热闹非凡,整条街挤满了人,恭迎妈祖神像。“让更多人可以拜妈祖,这样才有意义。”李爱梅说。 大伙印象深刻的还有,李爱梅交出一批首饰,乃至一分两分、一角两角的钱:“这是我藏妈祖神像时很多信众捐献给妈祖的。”一些信众还把金戒指、金项链、手镯献给妈祖,交到她手里。她的家庭并不富裕,育有6个子女,但从没有把信众供物据为己有,让街坊、信众倍感敬佩。 吴和平说起李爱梅满是敬佩:“前几年失明之前,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来庙里,为妈祖点香,打扫卫生。”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李爱梅都挂念着庙里一切,依然每天一早来打扫。“都八十多岁了,还爬到梯子上打扫,爬上爬下。”吴和平看着心疼,要让年轻人来干。但她总是说,很快就好了,你们忙别的去吧。 李爱梅充满热情对待一切有关妈祖的事情。延续700多年的妈祖大巡游为民祈福活动每年都在中山路老街上演,已成海口老城重要民俗文化活动。为此,庙里的人得熬夜祭拜。年轻人困得不行回去睡觉了,李爱梅却还在拜祭,第二天又出现在现场。“她总是精力充沛”,这是天后宫工作人员黎成昌的印象。 三年前,李爱梅因患眼疾而失明,但仍常在丈夫吴青云搀扶下到天后宫看看。这次,湄洲祖庙太子殿镇殿妈祖第一次到海口天后宫,妈祖故乡神像自然不能错过。她待在天后宫久久不愿离去:“现在庙里热闹我看不到,但可以感觉到。” (湄洲日报 杨金运 文/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