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鲤湖
九鲤湖位于仙游县城东北隅的群山之中,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景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以飞瀑、仙梦和冰川遗迹三胜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是气势漈瀑布。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为“福建三绝”九漈瀑布全长10余公里,沿县崖夹峙,蜿蜒曲折,十分引人入胜。故自古就有“鲤湖飞瀑天下奇”之美誉。九鲤湖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人文景观也名闻遐迩,有摩崖题刻、道教名观和文艺工作者物古迹近百处。古刹亭榭雄姿壮观,文人名士诗词俊逸,特别是关于九鲤湖何氏九仙的传说及祈梦文化,更是源远流水,堪称研究我国祈梦文化,江南才子唐伯虎、明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清著名学者纪晓岚等对九鲤清梦文化都作过生动记述,这些梦验故事,给九鲤湖风景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神往。
九鲤湖瀑布
九鲤湖瀑布
菜溪岩风景区
菜溪岩位于仙游县城北53公里象溪乡境内,海拔740余米。这里山青水秀,谷深涧长。据县志载,唐时凤山九座寺有一个叫智广的和尚,云游四方,结庵于此,每天采山中野菜为粮,山脚下人家看见溪流上常有菜叶飘流下来, 便称这条小溪是菜溪。到了北宋年间,仙游县龙华有个名叫陈易(号聘君)的人,弃官隐居于此。后来蔡枢(蔡襄曾孙)也来菜溪岩游玩,陈易便把菜溪更名为“蔡溪”。但当地的老百姓仍称其为菜溪。
菜溪岩飞来石
菜溪岩以山青水秀,石奇岩峻,峪深洞幽而著称居仙游四大景区之首。菜溪岩全景有120多处,风光秀逸,绚丽多姿,有如同斧削、凌云耸立的摩天石壁,有彩虹悬空、飞珠溅玉的雷轰瀑布,有巍峨雄壮、一丝如线的西北天门,有岩石陡峭、风光无限的东南天梯,有曲径通幽、令人心怡的天然奇洞,有林荫遮蔽、潺潺流水的弯曲溪流。石龙、石象、石仙栩栩如生;石钏、石鼓、石缸、石盆巧夺天工;蘑菇石、凉伞峰、飞来石形态逼真;幻游洞、罗汉洞、石拱门幽深宽敞。莱溪岩具有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文化景观。寺庙文物历史悠久,祈梦文化遐迩闻名,古刹亭榭雄姿壮观,文人名士诗词俊逸。莱溪岩地质、气候独特,生长红豆衫、兰花,奇有一株活化石----古银杏傲然挺拔在寺庙口,为名胜增添辉色.莱溪岩特产溪参、灵芝,驰名海内外。
菜溪岩寺
菜溪岩寺始建于唐,几经兴废,现存清代重建的大雄宝殿、九仙宫、观音殿和宁代舍利塔。寺的左前方屹立着两块巨石,对峙如门,人称“石门”。石门的北面悬壁如屏,一股清泉从悬壁上飞流直下,形成几十米的瀑布,注入龙潭。龙潭东边,矗立着一块高10米巨石,人称“飞来石”。飞来石下,有一块平滑如砥的大石,上刻“眠云石”三个大字,眠云石下便是“幻游洞” 。从寺西奔流而下的小溪和东侧的瀑布之水交会在洞前,汇成一个小湖。湖边悬崖峭壁,古松垂荫,苍苔蒙茸,藤蔓牵衣,清爽宜人,景色十分秀丽。菜溪岩的右侧还有石鼓、石钟、石狮、石象、罗汉洞诸景。罗汉洞幽深宽敞,传说昔时九鲤湖何氏九仙常到此游玩。
菜溪岩的景色,四季常新,变幻无穷。春天,山花烂漫,争奇斗艳;夏天,层峦染碧,万壑摇青;秋天,硕果累累,红叶满山;冬天,红梅怒放,苍松添翠。
仙水洋
仙水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凤山村草洋自然村,海拔700多米,闽江支流九仙溪的上游仙水溪绕村而过。溪面虽然宽30多米,溪床平展,溪流轻缓,水深在半米之内。溪床少见卵石和泥沙,系整块棕色的平坦石皮构成,沿溪延伸近1公里,犹如天然之水上步行街,此水街大异于周庄和同里等江南古镇的水街,充满了山野情趣,堪称闽中水域一大奇观。
水上步行街
沿着灵动的水上步行街趟水而行,溪中有丛丛蒲草,溪岸上多是低矮的灌木丛,间有野芋、狗尾草和绿苍花。溪水清澈见底,水中的石板清晰可辨,温润的溪水从脚间滑过,连头顶上的太阳也变得温柔起来了。置身于这仙境般的清凉世界,令人顿觉暑意全消,心旷神怡。
仙水洋
山环水抱
仙水洋两侧,溪岸不高,远处山峦叠嶂,山脚松柏掩映。在仙水洋中望去,东侧农舍后的小山名草洋尖,西面的山峰是云头山,南面的山包是上梧尖,北面的则叫草埔坪。山头山脚松竹错落,山环水抱,环境清幽,真可谓“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罗带”,尚未开发的仙水洋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透露出一片小家碧玉的清新。
洋中悠游
洋中悠游,情思清灵。仙水溪犹若一条飘带,系在西苑乡的腰身,流淌着一种清澈的原生态之美;而仙水洋又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种驾驭人生的逍遥与自在。游览中,朋友撑来了一架竹筏,登筏撑篙,别有一番风情;只见溪山游移,天上筏在游,水中云在飘,岸边有两三牛儿在吃草,时有白鹭翩然飞过,仿佛徐徐展开一幅丹青画,进入仙人谷景区,又如同沿着漫漫碧水通向九天银河。
济川风景区
深山藏古村,世人未曾识。在福建仙游风光秀丽的万山丛中,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古寨、古井、古桥、古树、古刹、古楼很自然地分布山间,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石苍济川,一个仅从名字听来就感觉很自然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旖旎的原始风光,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有南宋乾道年间状元郑侨年轻就读的云顶岩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也因此,我国著名将领叶飞留下了墨宝“济川风光”。
济川,古曰沶水,又名济水,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济川地处仙游、永泰交界,古时仙游入永泰,就经过济川,迄今还留有一条千年古道。村内有宋代天堂宫、宋代古桥、宋代古井、千年古树、云顶岩、状元亭、郑氏书堂遗址、于茂故居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九龙岩
九龙岩座落在县城北边五里远的大蜚山麓,是一个山水俱佳的游览胜地。
九龙岩以水见长,山间有瀑布二漈。第一漈称“蒙泉”,在九龙岩寺后。瀑布高三丈多,阔一丈余,上窄下宽,呈扇状,远远看去如一匹白缎从山顶飘下来。瀑布虽小巧,但从未干枯过,即使冬令也是飞泉洒雪。瀑布飞奔而下,微风吹过,激起晶莹的水花,如散珠,如玉屑,如柳絮,在空中迷迷蒙蒙地飘散,蔚为奇观。“蒙泉”因此得名。离蒙泉不远的地方,九龙岩寺翼然立于危壁上,飞檐高挑,如鸟儿浮在空中。第二漈瀑布高约丈余,宽三丈多,水声轰然如响雷。两道瀑布相距十来丈,一个深而窄,一个宽且浅,各领风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九龙岩共有九个谭,沿山涧层迭罗列,分别名为后门潭、鸭母潭、勺子谭、水瓮潭、顶坝谭、寺子谭等。相传每一个潭中都有一条龙,故总称九龙潭。后门潭就在蒙泉下,周围峭壁高耸环合,只留有一个一丈左右的豁口。潭不太大,显得小巧玲珑。这里除正午外,终日不见阳光,所以风清如水,水凉如冰,任你满身大汗,到此不消片刻就凉意透心。潭中水波轻轻,水声微微,象情人在切切私语。水瓮潭绿得很,给人以一种深沉的感觉。传说这个潭与城里的龙井相通,从这里放下的谷糠,可在那井里漂出,所以那井叫龙井。
九龙岩
九龙岩的又一特色是峰峦环迭、山石奇秀。将军山屏其前,瀑布山殿其后,蜈蚣峰、蛇峰、狮子峰、象峰散布其间,如一道道天然的廊墙,把优美的山光水色遮拦障隔成一幅幅各自独立而又完整的画图。沿山涧前行,随处可见几十丈高的峭壁,令人想起李白“山从人面起”的诗句。山涧中奇石成群,大者如屋,细者如珠,有的聚族而居,有的兀立自如,有的似鳖饮水,有的如船搁滩。九龙桥下有一石,大约五尺见方,状如蟾蜍张口吞扑飞虫,栩然如生。
九龙岩还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公元一五六三年十一月七日,进犯仙游城的倭寇被戚家军追击遁逃至此,五百名顽敌奔窜到瀑布山时被戚家军堵住歼灭殆尽。后人为纪念戚家军的辉煌战果,就称此地为“五百洗”。
麦斜岩田园风光
麦斜岩由是福建东南沿海的一座奇山,它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城东北的钟山镇麦斜村境内石所山北端,距县城31公里,平均海拔700米。麦斜岩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险峻、悬崖陡峭,石奇洞幽,被宋代理学家林光朝誉之为“小武夷”。
景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遍布着紫红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峰。石所山有麦斜岩、云居岩、滴水岩、乐应岩、极乐岩、临水岩、黄道岩、临祭岩、善果岩和棋盘崖等诸岩景.这些岩景分布在石所山的峰峰壑壑,其中以麦斜岩最为著名,其主峰海拔1006。5米,常有云雾绕山项,因而麦斜岩也称为云居山,紫帽山和乌头山。从西望之,其中下部极象一只横卧的巨狮。中段呈北南走向,巨崖如壁,宛似狮背高隆;南端呈东西走向,略现高昂,山顶数座巨石错列,犹如吼狮昂首扑爪;北端呈东北走向,略为倾斜低缓,似猛狮蹬腿伸爪。因而,当地故老将麦斜岩的山势称为“狮穴”。
麦斜岩岩峰耸立,直插运动云霄,气势磅礴,以石奇洞怪而著称于世。我们在惊叹它的奇特之余,也许会问,为什么在钟山镇境内,众多的山峰几均乎为土质,而唯独满山皆石,而且石崖挺拔耸立,气势磅礴,犹如鹤立鸡群,横空出世!究竟是哪位大师鬼爷神工,凿刻出这般奇妙绝顶的艺术杰作?
地质学家的考察成果告诉我们:麦斜岩的岩体同燕山晚期晶洞钾长花岗岩组成,附近有少量的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等岩体出露,周围大面积分布有侏罗纪南园组中上部火山岩系地层。这说明在距今大约9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也就是恐龙称霸时期,我国东部地区发生的那次名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在这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次造山运动使深深埋在地下的岩浆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未喷出而先在地壳中凝结的就成为“侵入岩”。麦斜岩的花岗岩就属于这种“侵入岩”。又由于岩浆收缩、地壳抬升等的作用,形成三级互相垂直的节理,将花岗岩块切成菱形块状、格子块状等,又经长期的流水冲蚀、溶蚀,温差变化以及重力作用等外力因素影响,便逐渐形成了气势磅礴、层峦迭嶂、千姿百态的城堡式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景区内的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如t“牛马饮水”、“熊罴登山”、“钟石”“蘑菇石”、“观音石”、“莲花石”、“鲤鱼石”、“龟石”以及“梅花洞”、“玉泉洞”、“印真洞”等景观,或是因裂隙而产生危崖,或是交叉节理裂隙扩大形成岩洞,或是因球状风化而形成各种肖像。其形态之逼真、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麦斜岩风光
在麦斜村石所山下,沿着一条石径拾级而上,右边是巍然耸立的铁衣峰,左边是百仞巨石刻有“樵谷山”三字,相传此三个字是元代世祖忽必烈手书。据志书记载,南宋末年,有个叫林璧卿的高士,精通星象学,名重朝野,隐居于此。忽必烈当上皇帝后,想请他出山,封之以官,遭林璧卿拒绝,元世祖嘉其气节,封他为“妙应道济真人”,并亲笔书写“樵谷山”三字赐之。
“樵谷山”巨石的对面,有一块耸立的奇石,上书“祝圣道场,朝天福地” 八个遒劲大字。奇石旁有一条伏溪,潺潺流水,盘旋曲折。小溪上巨石纵横交错,陡然起伏,如虎踞龙盘,似牛马饮水,象熊狗卧姿,若千年石龟,无不盛气凌人,栩栩如生,构成一幅极为瑰丽的石景图。传说宋代诗人刘克庄曾在这里吟诗作赋,留连忘返。不远处,在一片原始楠木、柯木、青桐、翠竹的掩映下,有一块浑身黝黑的大石,上书“陈公池”三个大字。据说这石头下面有个天然水池,临池建有元帝阁,后来阁坏,将池填了。“陈公池”西边是玉泉洞,洞口书“玉泉岩”三字;此洞约百米长,直通麦斜岩寺的东侧,东边是印真洞,尚留“应真境”三个大字;洞的四周大树如华盖;穿洞而过,迎面而来的是梅花洞、环竹洞等天然石穴石洞。
麦斜岩风光
过诸洞,迎面就是背倚巨大石崖而建的麦斜寺。据说这座寺是一个叫自永的僧人于宋代创建的。世事沧桑,经过历代修复,成今模样。麦斜寺三面环山,飞檐翼然,气势雄伟。寺东北有条秘密小径,直通山顶,沿途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麦斜岩顶峰,一块巨石凌空矗立,相传每当气候骤变,巨石会发出恍 若低沉的钟声,数里之外便可听见,人称“钟石”。因此这一带山区就叫钟山(现在叫钟山镇)。钟石附近有块巨石名叫“占星石”,相传宋代史学家郑樵当年曾在此留居,夜间在“占星石”上观察天象。此石上尚刻有“开创岩牌”四个大字和百来个小字,龙飞凤舞,年代久远,石受风化,难以辨认。
麦斜岩不但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而且是中国工农红军一O八团的根据地。1929年到1930年,邓子恢在这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一O八团,点燃了仙游县武装斗争的火焰。如今,仙游县委、县政府在麦斜岩建设红军一0八团革命纪念馆,让一0八团革命史迹永远载入史册。
十八股头奇石
福建仙游十八股头风景区也叫“皇冠山”风景区,位于仙游县西苑乡凤顶村境内,因主峰上有一形拟“皇冠”的偌大石块而得名,主峰海拔1507米。
《八闽通志》载:旧经云:“八峰环绕,而一山中峙,迥然峭拔,势如盘髻植荀。嘉木异卉,寒暑不改色,盖绝胜之境也。”其景经过长期的风化后,地表露出许多球状石块,浑园的石墩、石柱、石壁等,形态古朴纯厚,景观别具一格,是一处天然的地质奇观,景区内有多处南少林始祖标志,如石鱼、石鹰及一道时刻符咒,又有九鲤跃龙门、贼营、新堆、日月同天、皇冠、石龟、无字天书、石鹰、一指冲天、双门等共有五十多个景点。以“岩奇、洞怪、泉碧”为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