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文史 > 正文

推广莆仙戏 让莆仙戏文化薪火相传

pt.fjsen.com 2013-11-11 09:02  李霞 来源:东南网    

近日,莆田戏迷协会邀请50位莆仙两地著名的莆仙戏艺术家与戏迷们一起互动联欢。莆仙戏著名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宝珍等老艺术家与广大戏迷现场交流、亲身示范,这对于推广莆仙戏,传播莆仙戏文化、提高民众戏曲鉴赏水平意义不小。

一直以来,“戏曲危机论”的呼声不断,甚至有人认为传统戏曲是“正在博物馆化的艺术”,是非物质的“文物”,应该放在博物馆里保护起来,而不是在市场中待价而沽。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目前,在我市的广大农村,莆仙戏演出活动频繁,有100多个民间演出剧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间戏曲市场。莆仙戏民营剧团下乡演出,不仅对拉动我市文化产业贡献不小,而且慰藉着千千万万民众的情感需求。

然而,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样,古老的莆仙戏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难题。特别是在莆仙戏艺术队伍和观众的培养上出现了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继承。作为“活态艺术”的戏曲凭借着艺术家的口传身授代代流传。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戏迷与老艺术家交流传播戏曲知识值得称道,但不应该止于少数戏迷。这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培育文化土壤,培养青少年莆仙戏欣赏习惯上大有可为,比如,编写乡土教材,教授兴化方言,加强宣传力度,普及莆仙戏曲文化等。总之,传统戏曲保护不应只是“非遗热”之下的一股旋风,刮完就走,如何让莆仙戏文化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值得深思。

(湄洲日报 李霞)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