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庙前街明代“大宗伯第” 大门成餐馆后厨
pt.fjsen.com 2013-12-12 08:53 陈小芳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快餐店在大厝大门处放置煤炉做饭 东南网12月1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马俊杰 文/图)莆田市区庙前街古韵浓厚,沿街不少民居、庙宇大多保留着明清风貌。其中,建于明朝的“大宗伯第”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如今,居住在内的老人们十分忧心,除了大宅部分结构不稳外,在一旁营业的快餐店还将泔水桶、煤球直接堆在门内。记者从荔城区文管办了解到,目前省文物部门已下发资金,由当地居委会设计方案,通过后将着手对大宅进行修复。 明一品官府第 共一百二十间 “大宗伯第”位于莆田市区庙前街,主人为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据了解,大宅建成于1592年,按明代一品官府第规格建构,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五进一百二十间,别称“百廿间大厝”。 居住在宅内的陈老先生告诉记者,这座建筑重量轻而重心低下稳定,抗震性能佳。门楣上方的“大宗伯第”四个墨书大字是明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罗万化所书,而正厅横匾上“启沃亲臣”四字由明三朝首辅叶向高书写。 陈老先生回忆,以前大宅每进间都有红漆大门,门槛有半米高。1960年,大厝变成纸盒厂,门扇和门槛统统锯掉,成为前后通畅一览无余的大弄堂。大厝最后的两进原是御书楼,后供堂和后花园,1930年改建为洋楼别墅。后又重建,今已成为荔城区卫生防疫站。 |
责任编辑:陈艳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