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要闻 > 正文

中办国办印发“禁烟令” 控烟迎来“黄金期”

pt.fjsen.com 2014-01-02 08:22   来源:人民日报    

司海英绘

核心阅读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领导干部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在中央反腐倡廉、匡正风气举措密集出台的当下,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不仅是我国公共场所控烟进程中的有力信号,更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防范贪腐浪费的具体体现。

控烟人士认为迎来“黄金期”,多地出台禁烟新规

“这几天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都是国内外同行、媒体打来的,认为中国控烟事业迎来了十年来最大的政策支持!”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告诉记者。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2003年,我国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多个省市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地方立法,但是,烟草流行水平仍然居高不下,严重损害公众健康。

业内人士坦言,我国公共场所禁烟难,某种程度上讲,一些领导干部负有责任。吸烟被视作不拘小节的个人习惯,甚至是“领导风范”的一种体现,见面寒暄香烟“开路”,大会小会烟雾缭绕;机关控烟成难点,并缺少监督、罕见处罚。

《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被寄予愿望,地方版控烟禁烟新规也很受期待。《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1月1日起施行,《长春市防止烟草烟雾危害办法》将于3月1日实施,北京市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室内全面禁烟。不少省市将陆续出台关于禁烟控烟的条例、法规,禁烟控烟有望迎来“黄金期”。

安徽一位“一天两包烟”的县委书记告诉记者,这几天他的电话也被“打爆”了,上级让他立即戒烟,同级干部有的劝他注意,有的开玩笑调侃。“以后还吸不吸烟?暂时还戒不掉,上班憋着,回家抽!”

山东省某厅办公室一名干部感到“发愁”:“我经常在办公室熬夜写材料,全靠烟提神,不让吸,这不要了命了?”他坦承“禁烟令”没有死角,楼道、厕所都不准抽,“就算跑到楼下抽也不行,因为是公务时间。”

采访中,多名干部表示,只要“禁烟令”坚持下去,干部戒烟将成为趋势。“就算暂时难受一点,长远来看,对身体健康也是好事。”

领导干部是控烟关键,务实具体抓作风体现“微管理”思维

山西河曲县原政协主席开会时曾花6万多元公款购买150条中华烟,参会者每人每天发一包。湖北公安县2009年、2013年两次以“红头文件”形式强制摊派卖烟,全县折合人均60包烟。

许桂华介绍,签署国际控烟公约10年,全球烟草产品销量下降10%,我国却上升了41.8%,增速全球最高。一些地方政府本应是控烟禁烟的推行者,却变成了烟草购买者甚至推销者,起到了相当负面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公务活动中的烟酒不少是公款消费,而且还要力求高档,否则似乎就有“不敬之嫌”。领导干部“好这一口”,一些钻营的人往往会投其所好,就会打开贪腐的闸门,自我膨胀、甚至乱伸手。

“十年控烟推进难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公款买烟、‘三公’经费乱支出的推手。”许桂华认为,本次两办新规的另一大亮点是强调群众和媒体监督权,“政策抓住关键点,群众监督作保障,控烟禁烟才有希望!”

专家们表示,从细微处抓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体现出了一种“微管理”思维。近期,中央连续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等多项规定,务实、具体,抓实了改进作风的“牛鼻子”。

“在上海乃至全国控烟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都是关键。”上海市爱卫办主任李忠阳说,“只要领导干部带头,就能带动周边的人;只要领导干部重视,无烟机关建设乃至全社会的控烟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反之亦然。”她表示,中国的控烟工作,一直遭遇观念、利益等方面的重重阻力,两办的通知,在我国控烟履约进程中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