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王顺镇:若这几年不抢救 莆仙戏就失传了
pt.fjsen.com 2014-01-22 10:19 吴智飞 陈小芳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莆仙戏剧作家王顺镇 东南网1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智飞 陈小芳 马俊杰 文/图)昨日,本报开通“古剧新声莆仙戏寻路当代”系列报道,讲述了莆仙戏传承陷入低谷的情况(详见《上千年莆仙戏传承陷低谷 仅一所学校教授表演艺术》)。昨日,记者专访了剧作家王顺镇先生,他见证了现代莆仙戏最辉煌的时期,也见证了莆仙戏近二十几年的没落。王顺镇认为,对于传统莆仙戏而言,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目前只在极少数高龄老艺人身上才能见到,假如这几年不抢救,莆仙戏就灭亡了。 见证了辉煌,也见证了没落 王顺镇今年78岁,莆田市仙游县人,目前是莆田市作协主席。1961年,王顺镇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福建省戏曲研究所,从事莆仙戏剧本的统计整理工作。1981年王顺镇被调至莆田,为莆田地区(含莆田、仙游、福清、平潭、长乐、永泰、闽清)剧目创作室负责人。 在莆任职期间,王顺镇组织辅导的剧本《状元与乞丐》、《新亭泪》、《魂断燕山》、《秋风辞》、《鸭子丑小传》,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后改名为“曹禺奖”),其中《魂断燕山》由其执笔,属闽剧,其余四部均为莆仙戏。地级市能够在连续三届“全国优秀剧本奖”评比中有五个获奖,这个纪录目前依然未被破。 但是,上世纪90年代初,莆仙戏却渐渐没落,王顺镇见证了这一切。他认为,莆仙戏发展迟滞,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名旦,各个身具大师级表演水平,但是90年代评职称,这些演员最多只评到中级职称。编制少、待遇与贡献不对等,让80年代的莆仙戏人才出现流失,也让年青一代的莆仙戏演员受到打击。随着老艺人步入风烛残年,便出现了人才凋零。 当然,除了这方面的因素,莆田戏也受到了电视娱乐节目、通俗歌曲等流行文化的冲击,共同促成现在这个状态。 |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