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东南网莆田6月9日讯(通讯员 陈立广)今年以来,秀屿区及时总结提升“包村联户拉家常”工作经验,制定出台“访民情聚民心”干部走访工作制度,以制度促长效,进一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全员参与,全覆盖 坚持“三个不漏”的原则,全区30多名区级领导、1700多名区直机关干部、800多名乡镇干部、1100多名村(居)干部全部作为走访主体参与走访,做到“干部参与不漏一个”;对全区148个村(居)进行分类包保,科学搭配,每个村至少有1个区直机关部门或1名处级领导干部挂钩,做到“村级挂钩联系点一个不漏”;全区12多万户群众、500多个企业全部列入走访对象,每户人家一年内至少被走访一次,做到“走访群众不漏一户”。同时,对各个层次走访主体的走访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周到村(居)不少于2天,领导班子其它成员每周到村(居)不少于3天,包村干部每周到村(居)不少于5天,层层细化要求,层层明确责任,层层示范带动,确保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全覆盖。 分级包办,重实效 建立乡镇、区直机关,区挂钩领导、分管领导,区委、区政府三级问题解决工作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辨明情况,属于乡镇或区直机关能够解决的,立即分解立项,下发整改事项通知书68份,组织力量予以解决;对需要区挂钩领导、分管领导解决的,及时组织上报解决;对需要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的,由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每月汇总一次,上报研究解决。针对南日镇万峰村群众反映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且整治资金缺乏的问题,秀屿区环保局不等不靠,及时为万峰村争取省级环保专项整治资金15万元,得到群众好评。至目前,共成功解决群众反映的教育卫生、农村卫生、劳动保障等实际困难问题150多个。广大干部“无事也登三宝殿”,常到群众家里坐坐,主动发放联系服务卡,注明干部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构建有事帮办、无事连心的良好格局。 健全机制,促长效 健全民情日记制度,统一印制民情日记本,原汁原味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健全工作台账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判,分级建立工作台账。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各部门各乡镇每月底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区委区政府次月初召开一次干部走访工作反馈会,交流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建立问题解决制度,分职责范围内解决,区挂钩领导、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区委区政府统筹解决三个层次,分门别类予以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对不合理的诉求,及时说明真相,澄清是非,消除误解。建立区委组织部、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效能办督查制度,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的方式,助推工作落实。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