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火车经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将煤炭运往江西 东南网12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盛钟 蔡学伟/文 马俊杰/图) 核心提示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在莆田33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三大港湾,这里岸阔水深,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如今,一个由铁路、高速公路、疏港公路、码头泊位等构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莆田港口“觉醒”的速度不断加快,一大批重大临港项目纷纷上马、投产,构建起莆田现代临港产业体系的“驱动引擎”,带动莆田市驶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不久前,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在实地调研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建发展,给莆田带来了重大机遇,要充分发挥莆田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壮大港口经济。海都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莆田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港龙头企业,布局了LNG产业链、差别化纤维等大项目,总投资超5000亿元的一大批临港项目正在加快洽谈、建设。 建设滨海产业新区 保留海滨生态湿地 鳌山村是兴化湾南岸的一个海边小渔村,千百年来,村民们守着海湾边这片贫瘠的土地,靠种植农作物和滩涂养殖为生,过着简单的日子。一年多前,鳌山村附近的海域开始了大规模的围海填海工程,这里将兴建涵江滨海产业新区食品工业园,英博雪津啤酒公司将整体搬迁到产业园内。 记者从涵江区经贸局了解到,英博雪津啤酒公司迁建项目总投资20亿元,总用地面积1200亩。其中,一期拟征地1000亩,规划产能150万吨,预计3年内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税收13亿元;二期规划预留用地200亩,规划扩充产能达240万吨,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先进的啤酒制造基地。目前,项目水、电、气等设施均在实施中。 涵江区港口办主任林文清介绍说,涵江滨海产业新区填海工程总投资15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填海面积约16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形成陆域面积200公顷。整个滨海产业新区规划分为13个片区,其中工业产业园分为先进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4个产业区,致力于打造千亿产值临港产业园。此外,还将规划4个物流片区、4个生活配套区及一块城市发展备用地。目前,除了英博雪津啤酒外,总投资10亿元的普洛斯物流项目也已落地,该项目将引进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供应商与服务商;嘉美集团拟建的饮料灌装基地,将为统一鲜橙多、王老吉等品牌饮料提供灌装服务。 海域被征用后,当地农民的生计如何保障?当地一名村干部介绍,涵江区政府将出资,以收回滩涂海域面积5‰的比例,在产业园区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其产权按比例无偿分配给收海沿线的各个村委会,进行厂房出租运营管理。这样,失海村的农民除了能分配一定的收海补偿金外,每年还会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两条最大的淡水河木兰溪和萩芦溪流经涵江港区,形成的滩涂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涵江滨海产业新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在木兰溪口和萩芦溪口区域,保留两片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海滨生态湿地,以及两条总规模3000亩的生态水系景观带,以保护生态环境。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