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涵江区 > 正文

莆田涵江镇前村元宵风俗:“僮身”铁球狂甩背

2015-03-17 15: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胆状的铁球直径约十厘米,上面布满尖刺

两名“僮身”同时甩打着铁球入宫的场面,令人震撼

东南网3月1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文 马俊杰/图)莆田是全国唯一有着元宵“月”的城市,每年元宵节从正月初六开始,持续近一个月。元宵期间,能见到很多富有特色的民间习俗,涵江区白塘镇镇前村的“打铁球”就是其中之一。

该习俗由赤身赤脚的村民,稳坐在用钢刀做成的刀轿上,不时用直径10厘米的铁球甩打脊背,直到血迹斑斑。400多年来,村里每年正月二十四都会举行该仪式,从不间断。

“僮身”坐刀轿、踩钢刀游行

3月14日中午,镇前村大路宫内外人头攒动。宫内摆放着8顶刀轿和8个铁球,代表今年有8名村民坐上刀轿,成为“僮身”。据了解,“僮身”以20~50岁的未婚男性为主。

下午2时许,8名村民身穿白衣,在宫内等候“菩萨附体”“上堂”。每名“僮身”走到一张桌子前,几秒之后开始摇晃身体,这就是“菩萨附体”的征兆。“僮身”进入“菩萨”状态后,摆出“菩萨附体”的姿势,神情肃穆。

巡游开始,礼炮车开道。“僮身”脱去上衣和鞋子,赤身赤脚走在队伍中。七八个青年男子,俗称“僮伴”,抬着一顶刀轿跟随在“僮身”后面。随后,“僮身”坐上刀轿,臀部直接压在3把钢刀上,赤脚踩着钢刀。“僮身”上轿后,僮伴便递上铁球,由他们各自择机开始首次甩打。队伍行进过程中,“僮身”不时用铁球甩打后背,渗出点点鲜血。之后,“僮身”要在刀轿上坐2个小时左右,由僮伴抬着绕行全村2000多米。其间,“僮身”始终直视前方,面不改色。

刀轿轿身布有十五把钢刀

“僮身”赤裸上身乘坐刀轿巡游,围观群众挤满街道

“僮身”回宫,用铁球狂甩背

游行结束后,“僮身”返回大路宫,开始仪式中最精彩的表演部分。僮伴们抬着刀轿,迅速而猛烈地冲向宫里正殿内,轿上的“僮身”也要更加猛力地用铁球甩打后背,动作急速。很快,“僮身”由僮伴们抬着又退到宫门口,紧接着又猛地往殿内奔跑,“僮身”继续甩打铁球,每一下都比之前更加用力。如此反复,最多的一个来回奔跑了七八趟,加上之前的巡游,最多甩打了200次左右。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附身”的菩萨愿意离身回殿后,“僮身”才会结束甩打的动作。进入正殿后,“僮身”先在宫内五显大帝神像前行礼,再走到一张备好的椅子上坐定。村里的老人在“僮身”耳旁一阵耳语,随后抓起桌子上香炉内的香灰,撒在“僮身”后背,意味着整个仪式结束了。

老人说,这些香灰是一种特别的香丸,是村内几家庙宇一整年收集而来的,有止血消炎功能。“僮身”不用打针吃药,背上的伤过两天就可以完好如初。

独特习俗,和戚继光抗倭有关

村里的老人说,“打铁球”的习俗,已有400多年历史。戚继光平定倭寇的第二年,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胜利,同时鼓舞乡亲们继续为保家卫国做好准备,借助神灵的威力,诞生了在元宵期间“打铁球”的习俗。

据莆田市艺术馆馆长宋国平介绍,荔城区黄石镇下江头村、拱辰街道七步村也有“打铁球”庆元宵的习俗,但还是涵江的“打铁球”最引人关注。宋国平说,涵江和下江头的“打铁球”习俗,都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