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仙丧葬习俗:不忌说词 俗语背后有好意头

2015-07-15 16:40  陈小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说起丧葬习俗,不少人都会感觉不自在,甚至忌讳去谈起。但是在旧时的莆仙民间,部分习俗反而是在人健在时进行的,赋予了升官发财、添福加寿等好意头。本期的乡音栏目,读者陈女士将向大家解析那些忌讳说词背后的吉祥寓意。

预制“棺材”可升官发财

读者陈女士说,棺材是个大家都比较忌讳的东西,但在莆仙民间,却有截然相反的意义。据陈女士介绍,棺木可以称为喜寿或者长生,因为谐音为“官财”,便有了升官发财之意。在旧时,莆仙当地居民过了50岁,便着手考虑做喜寿了。若夫妻双双过了50岁,就要预制一对喜寿,俗称“鸳鸯寿”。莆仙百姓认为,人还未生病或者去世就预制喜寿,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一件可以添福添寿的大喜事。棺材预制好之后,要竖放在厅堂后的福堂内,垫一把椅条。“棺木是绝对不能与土地接触的,否则就不吉利了,因为只有人死了棺材才会入土”。

陈女士向记者介绍,棺材的头部要写上金色的寿字,全身漆上黑色或者紫红色。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人家,就用白灰和桐油搅拌后涂在棺木上,然后在棺木上端插红花、披红布。陈女士说,棺木除了闰年时选择吉日可以重新油漆外,平时任何时候都是禁止移动的。“这种风俗目前已经基本消逝了。”

人尚在“讨风水”后顾无忧是好事

棺木预制渐渐消亡,提前选择墓穴也被赋予了相同的意义。陈女士告诉记者,墓穴方言俗称“墓圹”,雅称“寿域”或者“疆域”。在莆田当地,人尚未病或者死亡,就请地理先生选择墓地,这叫做“讨风水”。随后选择吉日动工,俗称“做墓”。陈女士说,这样长辈不仅不会不高兴,反而会从内心里对儿女的这种行为感到欣慰。“长辈们会觉得后顾无忧,是件好事。”

莆仙方言中说的“老衣”便是寿衣的意思。老人们年过六旬做寿时,儿孙祝寿时一定要送上“老衣”。老人见到这种礼物不会觉得不吉利,反而感觉能够添福加寿。莆仙寿衣,“衣服不用裘,履不用皮,恶其以禽兽之体亲人肤。”陈女士说,如果儿孙在长辈病危时送上寿衣,那一定要为奇数,表示不要他人“同行”,衣裤合起来为7—15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