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2025-04-30 17:43 程琳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学员们在信田农业基地听取数字化平台介绍 东南网莆田4月30日讯(通讯员 程琳红 文/图)4月28日至29日,中共莆田市委党校(莆田市行政学院)组织第95期科级干部进修班赴涵江区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围绕乡村振兴课题调研,学员们首先来到江口镇大东村信田农业基地,在基地负责人的讲解下,学员们现场观摩了信田农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平台——“布谷信田”智能管理系统,参观了现代化农机装备区、农副产品初加工中心和稻米烘干中心,通过实地体验数字种植监测、智能农机操作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全流程,切身感受数字技术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带来的产业变革。 学员们进行蜜薯苗栽种、覆膜保墒和田间除草等工作 在瑶山村大洋城乡融合农场的榴莲蜜薯产业示范基地,学员听取了基地负责人关于“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的详细介绍,了解这种引自东南亚的榴莲蜜薯的特点和亩产效益。烈日当空,大家纷纷卷起裤腿、戴上草帽,踩着松软的泥土走进种植区。劳作结束后,学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分成4个小组开展入户走访,围绕“乡村振兴”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主题,与农户促膝长谈,详细了解家庭收入、乡村建设等实际情况,认真记录着具体问题和典型案例。 在白沙镇广山村兴田生态农业园,学员们走进智能化蔬菜大棚,认真观察了地瓜叶、小白菜等作物的长势,对物联网技术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等生长参数产生浓厚的兴趣。农业园技术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一体化智能温控系统、水肥自动灌溉设备以及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让学员们对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成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班级老师和学员代表还同大洋乡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在笛韵森林人家的千年古榕树下,就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困境深入进行研讨。通过面对面交流,大家不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更读懂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创造性。 党性教育环节中,学员们首先参观了江口镇东大村华侨纪念馆和家风家训馆,市委党校刘玲玲老师现场讲授侨胞艰苦创业和家风传承的故事,引导学员感悟感悟侨胞们“爱国爱乡、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核。华侨们“漂洋过海谋生,倾囊报效家国”的故事,正是党员干部锤炼宗旨意识的生动教材。 在大洋乡闽中司令部纪念园,学员们移步南广场雕塑群、陈列馆、革命史诗碑园、《走向胜利》石雕,重温了革命时期闽中地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在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学员们认真聆听“革命老妈妈”连大妹“笕头山解困”“乞食婆独闯福州城取枪”的传奇故事,并跟随着退休党员陈梓笛的步伐,追寻当年红军的革命足迹,重走一段红军路,进一步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随后,学员们来到红色家风记忆馆,聆听红色家风讲堂,观看红色电影片段,共学革命老前辈优良家风家训。 在白沙镇澳东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员们通过历史实物、影像资料学习闽中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庄严肃穆的入党誓词展览馆前,全体学员整齐列队,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在广场上回荡,与展馆内的历代入党誓词相呼应,勾勒出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传承。 期间晚上,市委党校林祯祥老师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专题辅导,对学员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把握作风建设要求、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行走的党课”教育模式,通过“现场教学+实践调研”的沉浸式学习方式,引导学员深入基层一线,在实地走访中察民情、悟初心,在互动交流中强担当、明方向。学员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调研相贯通,既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把握,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大家纷纷表示,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助推发展,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