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 2025-11-11 11:28 金晶晶 郑良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建行莆田分行调研优星欧派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供图 东南网莆田11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金晶晶 通讯员 郑良琳)当金融机构面对“看不懂的技术”望而却步、当创新项目困于抵押物不足、当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越融资门槛……这些痛点正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与协调推动作用,以机制破局、服务耦合、抵押创新三步协同,奏响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三重奏”,用科技金融之钥,打开莆田新质生产力成长空间。 破局:从“看不懂”到“精准画像”,打通融资堵点 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技术、快迭代”的特性,让银企间隔着“技术看不懂、风险难评估、需求难匹配”的鸿沟。如何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新质生产力的幼苗?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政策先行,先后出台《莆田市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引导银行将风险评估焦点从“过去”的固定资产,转向“未来”的创新能力与市场潜力。 福建优星欧派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其“变废为宝”工艺可将工业固废转化为环保石膏板,在建的年产1亿平方米石膏板项目(产值超10亿元),是莆田循环经济产业园关键项目,却因无抵押物陷入资金困境。建设银行莆田分行的一笔1.18亿元项目建设贷款及时精准注入,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如今项目已近完工,订单已纷至沓来。 近年来,建行莆田分行成立科创服务中心与科技金融小组,创新“星光STAR”科创企业专属评级模型,凭“技术流”评估科创硬实力、“投资流”探索股债新联动,已为全市90%以上科技企业建立“画像”,当年累计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31.1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8.42%,而平均加权利率低至1.6%,有效破解了科创企业的融资难点。 目前,莆田80%的银行机构已成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或工作组,70%的银行机构创建科技金融专属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不看砖头看专利”的量化评估逻辑,让企业的“技术含金量”转化为“融资通行证”。
光大银行莆田分行调研永荣科技有限公司。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供图 耦合:从“一刀切”到“精准嵌入”,提升服务质效 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而言,稳定的电力供应是生产命脉,但高额电费也给现金流带来持续压力。光大银行莆田分行创新“电费信用证”业务——“阳光电费通”,通过“国内证+福费廷”模式,为其开立3900万元信用证支付电费,综合融资成本较同期限流动贷款降低70个BP以上,让金融服务嵌入产业脉搏,实现了精准降负。 针对传统金融“一刀切”问题,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一方面引导金融服务主动适配,加快与企业场景有机耦合,推动金融产品与创新主体生命周期精准匹配,满足多元需求;另一方面系统梳理科技金融政策与产品,印发《莆田市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及产品汇编》,开展政策“上门”辅导,提供政银企“政策工具箱”与“产品指南”。 截至2025年9月末,莆田科技贷款余额363.58亿元,同比增长14.76%;新发放贷款利率为2.64%,同比下降28个BP,获贷企业数872户,同比增加150户,实现了“增量、降本、拓面”的积极成效。
仙游农商银行调研龙翔鞋业。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供图 创新:从“传统抵押”到“非标准抵押物”,激活要素价值 龙翔鞋业为投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线急需资金,但面临新增抵押物不足的困境。仙游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科创设备贷”,引入动态估值模型,将设备的产出效率、技术壁垒和市场潜力纳入评估,实现从“静态残值”到“动态产能价值”的转变,为企业提供300万元纯设备抵押贷款。 减少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挖掘创新主体“非标生产要素价值”是推动科技金融创新的关键之一。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鼓励辖内银行打破常规,聚焦企业的创新力、市场潜力等关键要素,为轻资产、高成长性的优质创新主体提供高额度、纯信用、快审批、随借随还的中短期便捷融资服务,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设备更新改造等非标生产要素融资力度。 截至9月末,莆田市金融机构累计为64个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项目发放贷款40.38亿元,通过“闽科易融”专项额度发放贷款6410万元,惠及32户市场主体。“科技贷”“技改贷”“专精特新企业贷”等专项贷当年新发放贷款30.74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6.13亿元,同比激增61.32%,当年新发放业务52笔,同比增幅达108%……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一幅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在莆田加速形成的生动图景。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