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今年一季度劳动情况分析 城镇就业趋势向好

pt.fjsen.com 2013-04-18 11:16  陈艳艳 来源:东南网    

企业加大福利待遇投入

平均工资平稳较快增长

2013年莆田全市一季度城镇非私营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880元,同比增长14.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948元,同比增长15.1%,呈平稳较快增长。

从国有、集体、其他单位分组来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17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主要由于正常工资晋级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补发2012年增资工资;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86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相对较为平稳,主要由于上年改制分流买断工资较高,而今年新增人员工资则相对较低,形成增速落差;其他所有制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17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由于春节期间非公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受用工荒、工人季节性流动等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对员工福利待遇投入较多成本,因此平均工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从国民经济各行业看,除个别行业有略微下降外,大部分行业职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同比增幅10%以上的行业达到14个。莆田市各行业中一季度平均工资最高的为金融业31150元/人,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998元/人,第三为垄断性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206元/人。而工资最低的为采矿业3250元/人,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7776元/人,第三为制造业8208元/人。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差比为9.6:1,这是由于莆田采矿业以采盐为主,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工人工资波动也较大,而金融业在年终岁末发放福利薪酬和业务提成较高,因此短期内会出现行业工资差距较大的现象。

就莆田就业存在的问题

莆田市统计局提出建议

一、第三产业就业空间亟待拓展。莆田市就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要吸纳渠道,尤其是制造业与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城镇非私单位就业总量的66.3%,而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1.6%,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莆田市统计局建议: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政府应倾斜式扶持第三产业企业,尤其是小微型服务企业和创新型服务行业,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便捷的审批渠道。而服务行业也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服务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服务种类和项目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将长期影响莆田就业发展。摩擦性、结构性失业是当前失业的主要类型。因劳动力供需双方在产业升级,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各有所需又互不适应,在结构上发生交错与摩擦。除此之外,由于熟练工技术工短缺,普通岗位又有大量求职者排队应征,造成“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的局面,对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莆田市统计局建议:化解用工难题。企业一方面要强化自身吸引力,不仅从薪酬待遇方面多投入,还要关注员工的具体需要,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凝聚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在技术改革上多下功夫,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减少密集劳动力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工资行业差距始终明显。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往往能取得较高的利润,工资水平节节攀升,而部分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则利润微薄,工资增长也相应迟缓,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莆田市统计局建议:缩小工资差异。首先是要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工资增长有理有度,员工能够第一时间与企业共享发展带来的效益;其次应规范部分行业的工资发放,严厉打击随意拖欠工资、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为,而对少数国有垄断行业工资违规多发的行为也应加以整顿,曝光隐性工资;再次要提升低工资行业自身的竞争力,政府也可适当给予行业优惠政策扶持,使企业效益持续向好,从而提高行业工资水平。

责任编辑:林萍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