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要闻 > 正文

社科院:去年九成税收来自企业 人均税负近万

pt.fjsen.com 2014-02-16 10:25   来源:新快报    

新快报讯 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名为“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的报告(下称“报告”),给出了一套落实财税改革的行动建议。

现状

1 年人均税负近万元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直言,我们现在已经迈入“人均万元税负阶段”,这个水平已经不低了。财税改革跟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破除利益格局牵绊,将财税改革落到实处在当下尤为重要。

社科院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而“公共财政收入”仅是衡量“宏观税负”各指标中,口径最小的一个。

2 九成税收来自企业

社科院报告中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企业缴纳。

财经战略研究院称,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税收的绝大部分可以转嫁,税收归宿在总体上难以把握,从而模糊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的视线。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企业所承担的税负高于国际一般水平,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数据还显示,来自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比仅为5.8%,又几乎没有任何向居民个人征收的财产税。社科院称,这意味着我国税收与居民个人之间的对接渠道极其狭窄,不利于政府运用税收的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3 土地收入占比下降

社科院报告指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为15.76%。而与公共财政收入相比,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约为公共财政收入的25%。

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从2010年-2012年三年的情况来看,土地收入的比重在下降,这是一个好现象。

4 社会福利支出偏少

报告指出,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政府支出的比重占GDP比重已经突破了35%,在国际上属于相对偏高的状态。“全口径”来看,政府支出中的投资和建设性支出占比超50%,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比重;而我国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约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比重。

建议

1 完善地方税系 重塑地方政府作用

社科院报告认为,地方政府更接近民众,也要重塑地方政府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治理要向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

报告认为,既有的诸多地方税税种,所提供的财力有限,要完善地方税系,需要以共享税为主。具体而言,可行的办法包括提高地方增值税比重;改造消费税,将部分消费税转移至零售环节征收,划为地方收入。

2 自住房房产税

距开征还有漫漫长路

至于外界比较关注的房产税应在地方税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报告认为,对于个人自用住房征收房产税,还有很漫长的路。开征房产税,最迫切的是要达成对房产税功能定位的共识,即为何开征房产税。

上述报告建议,应将已有的房地产相关税种合并,同时将相关税负转移到保有环节。

3 压缩建设支出

加大社会福利支出

鉴于个税比重偏小,直接财产税几乎没有,财经战略研究院认为,未来要逐步提高居民直接税比重。

此外,社科院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碎片化现象严重,未来改善民生压力很大。应适度控制支出总体规模,逐步压缩经济建设性支出,加大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

事实+ 中国税负到底有多“可怕”?

根据近年的《福布斯》资料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据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当前中国的财政税收占比GDP已经超过了23%。然而,在过去十年间,财政税收占GDP的比值基本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格局。若按照国际的标准,中国的税负水平已经超过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正向高收入国家的税负水平靠拢。

面对繁杂的税负,中小企业的负担更为沉重,也深刻困扰着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进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超7成企业反映税收负担较重。《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通过对全国2千多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总体毛利率达19%,但平均利润率只有5.1%。(腾讯新闻综合中国广播网、和讯网报道)

 

责任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频道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