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开瓶费依旧难除 背后有什么玄机?
“霸王条款”背后还有玄机? 记者调查还发现,越是高价高档饭店,强收开瓶费等“霸王条款”越是“理直气壮”,那么“店大欺客”底气何来? 实际上,随着“八项规定”等相继出台,“三公”浪费也得到了明显整治。一年来,餐饮业、尤其是高档餐饮企业的生意逐渐难做了起来。在高档餐饮市场并不乐观的同时,某些高档餐饮企业强收开瓶费、设置最低消费的“霸王现象”现象为什么还是如此“顽固”?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某些高档餐饮场所强收开瓶费,底气来自于客源不断,经营压力不大。如上海虹桥、西郊附近聚集的高档餐饮会所、饭店、酒店,位置通常比较偏僻,不像市区的星级酒店多位于高楼,酒店大门通常不显眼,且关得非常严实,砌起较高的围墙,酒店建筑主体也显得比较低矮普通。 这些名为“西郊某号”“虹桥某号”的餐饮场所,有些甚至不挂招牌。在虹桥路上的一家“某号”餐饮会所,高墙铜门,客人到了才开大门,客人进门又快速关拢,门外更有安保“站岗”,里面觥筹交错,外界难探究竟。 西郊某酒店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该酒店原来名为“某某会所”,“后来因为太过于高调、显眼,就改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较为普通的餐饮企业名称。而记者也发现,在这家酒店大门后安置了一块影壁,即使大门敞开,路人也无法看到酒店大门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场景。 经常去这些场所消费的经商人士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地方人均消费动辄600元以上,高的几千块都有,开酒就更没底了,根本不是普通客消费的地方。恐怕还是有不少是公款消费,或者有权力的部门让企业来买单,要不就是做生意的宴请权力部门的领导。外面‘风声’越紧,这些隐蔽场所生意越好。开瓶费其实很简单,如果生意不好就要为生存担忧,没有客人上门商家还会计较开瓶费吗?” 一位长期关注“三公”问题的专家认为,一些高档餐饮会所仍然强收开瓶费,背后的玄机在于这些场所消费依然火爆。这说明遏制公款浪费、反对奢靡之风的口子还要进一步收紧,要把这些隐蔽的场所也纳入监管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