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黑匣子信号确定 定位和搜寻仍需一个长期过程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昨天在京确认,“目前搜集到的脉冲信号来自马航失联客机上的黑匣子”,但是“定位和搜寻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阿博特说,“在南印度洋多次检测到的信号给了我们很多信心。我们确定,目前已搜集到的信号来自失联的马航MH370。目前正在尽最大努力缩小搜索范围。” 关于下一步的搜寻工作,阿博特指出,下一步将部署水下潜艇、声呐设备等,到海底海床开展搜寻以确认飞机残骸。“所有人都不能低估未来面临的困难,”阿博特在发布会上强调,在远离陆地并且距离海面4500米深的海底搜寻物体,是一项“非常,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阿博特此前表示,澳大利亚方面是基于非常先进的设备,经过非常复杂的搜寻,以及严密的研究才得出的相关结论。 4月8日至1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正式访问中国并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新的疑点 马媒:副驾驶或曾拨求救电话 据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12日报道称,马来西亚调查人员透露,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当天,飞机上一名机组人员在飞到槟城(Penang)上空时曾用手机打电话求救。通过调查,有关人员发现电话来自副驾驶法里克・阿卜杜勒・拉赫曼的手机。这是针对马航客机失联刑事调查的最新突破。不过目前外界仍不清楚电话当时打给谁。 通过What’s APP Messenger手机应用软件 (类似微信的移动端社交软件)查询,法里克手机最后一次记录是在3月7日晚上11点30分,也就是在登机MH370前。《新海峡时报》还了解到,法里克手机历史记录显示他最后通话对象是他平时经常联系的一个人,那个号码在他拨出的手机记录中频繁出现。这通电话发生在MH370起飞前不到两个多小时的时候。 专家说法 解密黑匣子 全程公开有难度 一旦黑匣子被发现,里面的数据将如何被分析?记者就此采访了为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工作的工程师乔伊・埃帕森博士。埃帕森表示,目前对客机失联原因猜测很多,为消除各方面的疑问,可以由多国专家联手对黑匣子进行分析,不过因为涉及到商业和科技的秘密,分析全程公开有难度。 记者: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说,黑匣子在“几公里范围内”。一旦发现黑匣子,应该怎么做? 埃帕森:海中找到的黑匣子应该给予很好的保护,现场不能打开保护壳体,应将其浸在盛有淡水的容器中,连同容器一起运送到实验室。使用真空烘干炉进行非常精细的烘干程序后,才能打开黑匣子的保护外壳,取出里面的坠毁生存记忆单元(CSMU)。 在该内存片记忆板上,记录着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和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在飞机失事前的记录。 记者:事故认定中的主要证据来自哪? 埃帕森: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分析比较复杂,也是事故认定中的主要证据。这部分内容以各种数字为主,分析软件会将这些数据转化成线条,显示的结果就像是医院的心电图图像一样。 综合所有数据的分析结果,就可以大概调查出事故的原因。如飞机上的火警信号开关的数据量偏多,我们就可以判定飞机在空中失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