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东南网6月1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花朵儿”、“快点儿”……这些带有“儿”字的普通话词语在莆仙方言中几乎看不见,而是以“子”字来代替。莆仙方言中,“子”除了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作为词尾的角色出现,有多重的表现意义,甚至因此创造出不少新词,与普通话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称呼外地人习惯加上“子” “客子”(形容在莆田打工的外地人)、“四川子”、“北方子”……读者王女士向记者介绍,这些词语一直活跃在莆仙人的口头上,是对在莆田生活及打工的外地人的一种称呼。“加上特定的地名就是特指这一地区的人。”王女士说,但是这一类的称呼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带有歧视的色彩。因此,莆仙人平时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多半是以“本地人”的身份自居,不可取。 王女士说,“子”跟在其它名词的末尾,还有多种表现意义。“狗子”、“鱼子”、“瓶子”……这时的“子”表示“小”的意思。还有表达“年纪轻、资历不高”的含义,比如“学生子(形容正在上学年纪不大的学生)”、“和尚子(形容年纪轻轻的和尚)”、“师子(相对于师父而言的资历不高的徒弟)”。而莆仙人常说的“醋子”、“酒子”,则是“少、薄”的意思,即不怎么酸的醋和比较淡的酒。 加“子”可创新词 除了在名词词尾使用“子”,莆仙方言中还将“子”放在量词的词尾。比如“一罐子(一小罐)”、“一刀子(用刀割的一小部分的量)”,表示小或者不多的意思。王女士告诉记者,还有表示数目不多,大概及大约的意思。像“一斤子面粉”,就是大概一斤面粉的意思,“一秤子白糖”,表示大约十斤的白糖。 “最有意思的是,莆仙方言中一些加了子的词语,和普通话的意思完全不同,俨然成了一个新词语。”王女士说,“人子”在普通话中是“身为人子”的意思,但在莆仙方言中是指画的、雕塑或者裁剪出来的画像。“车子”一般指能够载物的交通工具,但在莆仙方言中则是早些年前的黄包车或者用来做手工活的缝纫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