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莆田频道 > 莆田新闻> 仙游县> 其他乡镇 > 正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仙游济川村:留住乡愁,传承文脉,振兴乡村

2018-10-19 17:13 王龙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川人,回到村里这两个多月里,我每天都得学习,学习我们村的历史和文化。”

济川第一奇峰笔架山

东南网莆田10月19日报道(本网记者 王龙风 文/摄)“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川人,回到村里这两个多月里,我每天都得学习,学习我们村的历史和文化。”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80后青年林健华对东南网记者说道。

林健华离开济川村,在外打拼多年。今年,村组织换届选举,他回到了村里,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回到村里后的这段时间,林健华却发现自己对这个过去熟悉的故乡竟是如此的“陌生”,而他和其他济川人一样,内心深处承担着对故乡济川应尽的一份责任。

在莆田市,济川是唯一一个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两大荣誉称号的村庄。行走在济川村,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环境,氤氲深厚的人文历史气息,轻易便可让人沉醉其间。道法自然、溯古望今,如今的济川,正迈步在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修缮保护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挖掘传承渊源流长的千年文脉底蕴,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

金钟水库

偏远深山里的自然奇观

在石苍乡苍翠的崇山峻岭里蜿蜒盘旋,一个宽大的湖面跃然眼前。湖中碧水盈盈,四周山峰峭拔,群山掩映,山水相接,宛若高峡出平湖,这便是金钟湖,莆田市第二大水库。到这里,便也差不多来到了济川村境内。

鳞次栉比的古民居

穿过村口的牌坊,进入村内的村民聚居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一片片鳞次栉比的灰墙白瓦老旧民居。一幅古朴典雅的“山中古村”画卷立刻在脑海中浮现。

站在村里,环视济川村,青山环抱,绿树层叠,溪流萦回。村西方向,一座山三峰竞出,中峰高耸,左右峰稍低,远望此山,形如三峰笔架,这便是济川第一奇峰笔架山。笔架山侧,一座山群峰锦迭而出,次第高低,山貌奇特,若如雄鸡高冠,当地故名鸡冠山。在村东方向,主峰形状酷似大鼓的石鼓山每日与日出同伴。

古民居内部建筑装饰

对于村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房一瓦,林健华自己也说不全,因为历史人文典故实在太多了。村干部林梅生跟林健华一样,也是这次从外地回老家,现在她手头主要负责旅游和残疾人工作。“我们年轻一代的,对自己的故乡确实了解的太少了,需要不断自我充电学习,才能准确地跟人推介我们济川。”林梅生说。

“我们济川村山青水秀,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笔如椽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北有奇观禹门三级浪、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现在,林梅生说起家乡的风光,也能够说出点味道来了,她自侃现在正往村里的导游方向发展。

禹门三级浪奇观

远观四周山皆景,近看村里水称奇。“我们村因济水而得名,我们都知道全国的河流基本都是自西向东流,但我们的济水却是自东向西流的。”林梅生介绍,济水经过村内的青龙桥下流至水尾跌下落差大的层岩峭壁,形成了三级瀑布,因此有“三级浪”或“十八浪”之称,旺水季节,巨幅水帘喷泄而下,可声闻数里。在岩壁之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因石质风化被水流冲蚀自然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岩坑,当地人也给它们起了传奇性的名字,如“仙脚印”“仙葫芦”“仙浴池”等等。

南国奇珍、千年奇树“樟抱榕”

在村内,有一棵千年奇树、南国奇珍“樟抱榕”,郁郁苍苍,焕发生机。樟树树高约30米,树围达12米以上,树的主干一分为二,分卧东西两侧,中间空隙处夹生着一株树围约2米的榕树,呈环抱之状,蔚为壮观。又因樟抱榕、榕依樟,樟榕合二为一,这棵古树因此也成了“爱情树”,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我现在知道的只是些皮毛,其实村里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观。比如青松古樟、护桥古桂、笔架坑石洞、将军城石洞、石鼓岩石洞、一线天瀑布、九龙瀑布、济水活石、笔架印石、砚台石等等。”林梅生说,这些虽都为自然景观,但随着岁月的洗礼,许多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充满传奇的人文色彩。

状若巨鲸拱首的济水活石如今与蛤蟆石相接触

千年古村落的历史遗存

济川村古称“漈坑”,地处仙游、永泰两县交界,古时是仙游对外交流的要冲,村内至今尚存一条千年古道。同时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两大国字号金子招牌的济川村,藏在深山人未识。

济川的明清历史建筑保存规模较大。穿行在村内,错落有致、寂静幽深的古民居巷道内,斑驳的墙壁、灰暗的瓦片和厚厚的黑苔,诉说着房子的古老与沧桑。细细打量,这些古民居的建筑布局、建造工艺、装饰艺术颇为讲究,都是闽中南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

于茂故居

林光华老人是专心挖掘研究济川文史的当地村民之一。见到东南网记者的到来,热心的他特地带着记者在村内转了一圈,介绍起这些民居和文物的来历。

林光华介绍,村内现今还保存着数座较好的土楼,建于明清时期,用于防匪。土楼的墙壁上设有铳眼,可以放鸟铳御敌。村内有古时大户人家的房子,还在房内设置了戏台。建于明代的户部官员林于茂的故居,上下厅共十三间房舍,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颇有官家风范。

宋代古井

除了众多的古民居,济川村内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如“五瓣莲花香济水,三峰笔架映天堂”的天堂宫及清水宫、蕉坑宫“三古宫”,宋古桥、屏山桥、青龙桥“三古桥”,宋古井、东兴古井、隔头古井“三古井”,观音亭、驿道亭、字纸亭“三古亭”,屏山寨、石鼓寨、龙头寨“三古寨”等等。

云山书院

在济川,耕读文化源远流长,济川人家具有书香传家、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林光华介绍,云顶岩前的郑氏书堂遗址见证了济川农耕文化的兴盛。书堂为梁陈时来莆开学的南湖三兄弟郑露之弟郑淑所创,他由广化寺前的南湖迁居于此后,开堂收徒讲学,广育人才,为济川悠远深厚的文化积淀写下绚丽的一笔。“济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峰前出状元”的诗句更是道出了济川的人杰地灵。据史载,南宋吏部尚书及参知政事郑侨少年时在此读书,后北上临安应试考中状元。

千年乡风文脉传承至今。时至今日,济川村读书求学的文化氛围依旧浓厚。林光华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济川籍学子连续三年有人考入清华大学,被当地人所津津乐道为“清华三连冠”,恢复高考后至今村里共出了9名清华、北大学生,甚至还有父子双双考取清华、北大。不但如此,至今村里已先后走出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

“村里的一些古文物遭到破坏,长久以来没有得到修缮保护,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加紧收集研究济川文史资料,修缮保护村中的文物,充分挖掘传承济川优良文化。”林光华有点忧心地说道。

理发师走进村里为老人提供爱心义剪服务

烙在内心里的乡愁情结

10月9日,莆田左加造型的5名年轻师傅,再次来到济川村。这是他们第四个月来到村里开展爱心义剪活动,他们已经累计为村里超过500人次的老人理过发。

“年轻人来村里给我们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为我们老人家解决了理发的难题。”林福新老人算了笔账,因为村里没有理发店,以往要理发得到乡里,来回路费、理发费,加上因交通不便中午需留在乡上饭馆用餐的费用,理一次发,得花费50元钱以上,而且还只能早出晚归。

爱心义剪是济川村新一届村两委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为村内老人争取来的爱心服务。济川村下辖6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3654人,因为地处山区,村里的年轻人大都走出大山发展,因此留在村里的多为一些留守老人和孩童,空巢化趋势明显。也因此,挖掘传承济川文化,留住千年文脉,成了不少济川人烙印在内心深处的一种乡愁情结。

据《福建日报》报道,去年6月,从济川走出来的年轻人林思,代表团队在公益众筹平台上发起“一起拯救深山千年古村文化”的众筹项目,为济川村的明代乡贤林爱云编撰一部传记。这群年轻人对古村落空巢化感到痛心和焦灼,“重拾文化对于济川而言,很急迫!不要空心,我们要原来的文化老家”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和林思他们有一样心思的济川人还有不少,如长期致力于济川村文史资料搜集的林恩赐,生前对济川各个景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考证,编写了《济川风光》一书的林仕杜,以及热心向东南网记者推介济川人文历史的林光华等。他们希望通过梳理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脉络,让古村存续一缕书香,希望团结村民共同保护济川千年民俗文化传统,并且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振兴济川,让千年耕读文化传承下去。

油茶是村里的重要支撑产业

“济川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规划已经先后4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而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村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古民居进行了精细化修缮保护。”济川村党支部书记林健华介绍,济川村将根据自身文化古村落及自然生态的特色资源,推进特色民居保护、山水人文景观开发,打造集特色民居游、青山绿水游、传统民俗游、生态农业游等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切实把“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的品牌优势转化成为“富民强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村里因地制宜做好油茶基地、千亩樱花基地等特色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方发力,振兴乡村,打造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产业支撑发展的富美乡村。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