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乡野土菜、各式小吃
枫亭糕 离乡良久,也只有每年的春节才能回到位于福建的莆田(这里泛指莆田、仙游一带,简称为“莆仙地区”)老家,土特产尤多的莆仙故土,“枫亭糕”、“书峰枇杷”、“度尾文旦柚”,特具地方风味,想来就让人垂涎欲滴。尤为难忘的是家乡的各式小吃,美滋滋的滋香可口,自诩其味之佳,在羊城亦是难觅踪迹,难解思乡之苦,也无法品尝家乡的美味。无奈下,我也只能每年的春节才能在老家过过嘴瘾,一饱口福。 书峰枇杷 度尾文旦柚 炒米粉 乡土美食原味浓 老家位于莆田地区的一个名为“仙游”的直辖县,其风味饮食来自民间,并以小吃为基础,以乡野气息为特色,主要代表有炝肉、炒米粉、温汤羊肉、焖豆腐、卤面、馄饨等。可以说,各式食材皆由农家自制而成,其并无多奇异之处,惟有胜者,应是乡土味浓,让人口感清晰,回味弥久。 馄饨 平日里,家乡父老是不怎么做此些乡土美食的,惟有在婚宴、寿宴,或是过年时,才会露一手,而在日常,则多是“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就着清粥小菜下饭,少有在美食上动心思。春节回去,趁着年假,在老家多呆了几天,参加几场同族亲戚操办的婚礼,这才真正体会到莆仙美食的乡土滋味。与广州婚礼普遍在酒楼举办的相比,莆仙一带的婚宴则多是由家庭自己操办。如果说广州酒席的出品是小家碧玉式的细腻,那莆仙一带的酒席则可以接近原始式的粗犷来形容,不仅在摆盘上没有讲究,连出品也多是就地取材,少却的是一份精细,多出的是一份山里人的纯朴与实在。 要摆酒席时,操办者往往是动用整个家族的力量,借来锅瓦瓢盆等,同时在两三个家庭的厨房里就地生火,其通常多是用一口大铁锅将要烹制的材料新鲜烩制,然后再均匀平分至装菜的小盆内,再依次端出即可。 焖豆腐 粗而不俗很馋人 通常而言,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焖豆腐”,是此类婚宴的第一道菜。可别小瞧这一道看起来十分普通的豆腐,没有三五年的烹饪功力是做不好它的。做此菜,火候是关键,灶火太弱,豆腐焖不成一块;火势太旺则成焦。用大锅焖的豆腐,都要浇上一大瓢花生油,焖得豆腐结成一体了才可以。”听着乡村厨师的介绍,我试着舀一勺入口,又香又脆,口感还蛮不错,看起来姿色平平的菜也能经得起舌尖的仔细推敲。 炝肉 没多久,“炝肉”便端上来,这亦是一道极其家常的传统菜,用白话翻译就是肉片汤的意思:将切碎的猪肉,拌以甘薯粉,再放入滚沸的高汤中,加一些青菜即可上桌,这极像日常家里所做的滑肉汤。 虽说“炝肉”简单方便,但有不少奥妙藏在其中,如果不是得到真传,要做出同样的品质和味道亦是很难。首先在于选料,其一定要质地柔嫩的猪里脊肉,且要用木槌打烂肉块,切成细丁,再放入拌有盐、糖、味精、酱油的盘中腌制,待入味后方可取出,而后将肉丁均匀地沾糊上甘薯粉,然后倒入滚沸的汤水中,如此在汤水的热力渗透及淀粉的包裹下,其肉质才细腻滑口,嫩如珠玉。而“卤面”,则是酒席的主打菜,这卤水与在广州流行的清水面不同,其胜在高汤制作的精细:制作面条时,为保持其口感的劲道,最佳的做法是要用不同的面粉按比例加工,而在烹制时,还需添加瘦肉、香菇、虾干、干贝、牡蛎、蛏、韭菜等佐料,并在高汤中用文火慢慢炖制,以让高汤和配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面后才可出锅。 卤面 参加了几次婚礼,我见过最牛的师傅,竟能够一次性同时在四口大锅上做出可供400人食用的“卤面”,需知,这可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单是搅拌下料,就必须对火候控制得恰如其分,过一分则太焦,少一分则不熟,所谓“熟能生巧”,想来亦是说如此吧。 海蛎汤 仙游乡土美食 海蛎汤:莆仙一带多靠海,也盛产牡蛎,制作此汤时,需将牡蛎用水淀粉腌渍数分钟,再下锅将其煮熟后捞起,再加点芫荽即可,因海蛎荤味浓,一般要加醋食用味道才能更鲜美。 炒白果 炒白果:炒白果也是莆仙地区的一道名菜,此“果”将糯米浸泡一夜并磨成粉末后,再加水揉均后制作,食用时,口感弹牙,极举韧性。 红团 红团:“红团”是莆仙一带的传统小食,其取材源于糯米,制作时将糯米浸泡一夜后捞起,再将其蒸熟,捏成丸状内馅;外皮则用糯米磨成粉后,加水揉匀后制成皮状包制,再印模印制即可。 |